在适当温度下,利用有毒的气体、液体或固体所挥发出来的气体毒杀有害生物,称为熏蒸。用于熏蒸的药剂叫熏剂。熏蒸剂是以气体分子起作用的,所以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熏蒸剂主要用在粮食、岸检疫消毒等场所进行
熏蒸剂应用基本原理
熏蒸剂是利用气体毒杀害虫的,所以熏蒸剂是气体,或易于气化以及迅速分解放出气体的液体或固体。另外,熏蒸剂充分发挥药效,在适当的温度和相对密闭的条件下,使有毒气体在短时间内达到使有害生物致死的浓度。这些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昆虫表皮或气门进入气管,由于昆虫气管的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质与表皮基本相同,因此,凡能进入表皮的药剂均可通过气管而渗透到血液,使昆虫中毒死亡。鼠类从呼吸道吸入足量有毒气体亦将死亡。
1.药剂本身的理化性质
药剂本身的挥发性直接影响熏蒸效果,熏蒸剂的挥发性一般以蒸汽压来表示,在一定的气温下,蒸汽压越高,挥发性越强。另外,熏蒸剂本身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与气体的扩散、渗透有密切的关系,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气体扩散和渗透的能力越强。而渗透性与熏蒸剂的沸点有关,沸点越低,渗透性越好。
2熏蒸物体的性质
任何物体表面都有吸附气体的能力,因此,使用熏蒸剂熏蒸时,蒸汽先把被熏蒸的物体及仓库的墙壁吸附饱和后,才能扩散到空气中,到达一定的浓度。固体表面吸附气体的能力与固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表面积越大,吸附量也越大,面粉是食物中吸附能力差的物质。另外,固体对气体的吸附力与熏蒸剂的沸点也有关系,沸点越高,吸附力越强。3.昆虫种类及发育阶段
中不同种类的昆虫,因为生理和本身结构的不同,对熏蒸剂的敏感度不同,同一昆虫不同的发育阶段,差异更为明显。这可能与昆虫的呼吸有关系,特别是发育阶段的差异。一般来说,成虫呼吸率强,其次是幼虫和蛹,卵的呼吸率弱。呼吸率越强,吸入的气体越多,就越容易死亡。因此,施药时选择合适的虫态,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1.有关消毒的几个概念
(1)消毒与灭菌
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无害化的程度。如果将传播媒介上的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清除,则称为灭菌。灭菌是的消毒
出(2)杀菌与
经灭菌(或消毒)处理,使微生物死亡,称为杀菌。部分微生物经新洁尔灭或洗必泰等低效消毒剂消毒后,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而芽孢和某些病毒仅受到抑制作用失去繁殖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和适当条件又可恢复繁殖能力。所以,消毒仅使微生物暂时停止繁殖,停止消毒则微生物就可能重新繁殖的称为。
(3)消毒剂与灭菌剂
消毒剂是指用于消毒的药物,但不能杀灭所有的微生物。而灭菌剂是指用于灭菌的药物,它具备歼灭一切类微生物的能力。灭菌剂有时可作消毒剂使用,而消毒剂不能作灭菌剂使用。
(4)预防性消毒
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如家庭、医院、餐饮具、饮水工具及交通工具。
(5)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如传染病病房、患户,以及被传染病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6)随时消毒
随时消毒指及时杀灭或消除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一)生态防治
生态灭鼠法(也称环境防治法)就是破坏鼠类的生态环境和食物条件,从而影响鼠类数量增长的方法。若把环境改造成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低限度地限制或控制鼠类食物米源,使鼠类生存数量降低,不致产生鼠害,其至将它消灭,这是生态灭鼠的终目的。此方法虽然不能直接杀灭鼠类,收效慢,但却是根本的方法,在巩固和扩大无鼠害区时尤为重要。
在一定空间(区域)生活的鼠类种群密度是不可能无限制增大的,它受环境负荷能力的限制。环境负荷能力(也称环境容纳量)取决于食物的米源、隐蔽场所及栖息、繁衍等条件。如果不改变环境,只采用毒杀或捕杀措施,一般只能降低其数量,灭鼠效果只是暂时的。因为鼠类自身繁殖力强,在其种群密度降低的情况下,不但不影响它们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资源,反而使平均每个个体的有效食物量和其他资源增加,结果它们的生长加速、性成熟提早、出生率上升面死亡率下降,于是种群增长率提高,种群迅速得到恢复。采取生态灭鼠,可以起到降低鼠类种群的环境负荷能力,从而导致种群数量降低,并能使鼠类种群的数量不易恢复。
都鼠做好以下儿方面的工,0村绝鼠相,不以包人的各种食物、也包括同料和业以及便等西摘转环境11,使服类龙藏身之地四建筑防以设施、将限川之1门外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川大敌动物捕限,成使川对人南无害、而对以有致病力的病原微生物、使川遣成疾病流行而大批死。生物防治是鼠害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对人、有发全,不污染环境,因而受到重视,而川利川然界天动物捕限,不会因天展而造成经济负担。
天放动物很多,主要是指以以为主要食物的一此肉食作动物,如貉、狐、黄、黄胜、青、灿撒、小灵猫、大风猫、豹猫等类、各种猛禽以及蛇类等。
在病原徽生物火方面,从试验研究来看,他够灭鼠的病原微生物多数属于沙门氏面,少数为病毒和生虫前由于有间尚来解决,内面进展缓慢,应用也不广。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又称药物防治法。其特点是:效果好,由于鼠类觅食能力其强,进食频繁,使用适当的毒饵,一般可获80%以上的灭鼠效果;效率较高;支出较省;在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用少量粮食;使用不慎时可能引起人畜误食中毒。
目前国内外用于灭鼠的常用药物一般可分为急性灭鼠药和慢性灭鼠药两大类
急性灭鼠药是老鼠在取食毒饵后,能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引起急性死亡的灭鼠药。投饵方法简便,般只需1次就可见效,诱饵消耗也较少。但急性灭鼠药一般都可能出现对天敌动物的二次中毒现象。根据鼠类的取食习性进行1次投毒灭鼠,往往难以使所有老鼠同时吃到毒饵。如果老鼠取食毒饵中毒时间过快,容易使未取食到毒饵的老鼠在见到死鼠后,因产生恐惧而影响效果。因此在选择药物时,以取食毒饵后经数小时才出现死亡者为宜。常用的有磷化锋、彭鼠磷、溴代毒鼠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