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钯主要用于制备特种催化剂、分子筛和制备非导体材料涂料的表面活性剂等。传统的生产方法主要是王水溶解法,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多批浓盐酸。溶解的溶液。为驱除溶解液中过量的硝酸,大量有毒气体氮氧化物气体挥发,易造成钯液溢流损失。产品钯中的硝酸盐含量要求不超过0.05%。
氨氨化:在上述硝化后溶液中加入浓氨水进行氨化,直至溶液pH值为11,氨化过程温度控制在60℃。
盐酸酸化结晶:在上述氨化溶液中加入浓盐酸进行酸化,直至溶液的pH值为1。酸化过程的温度控制在60℃,然后冷却过滤 ,然后用 1 mol/L 的盐酸酸化。滤渣洗涤3次,得到黄色沉淀。
回收氯化钯,经多次过滤浓缩后加热蒸发至浓稠状,然后用烘箱烘干,温度设定为100℃,烘干时每隔一小时搅拌一次,完全烘干后取出研磨 至粉末,氯化钯的制备到此完成。后就是检查得到的氯化钯的各项数据是否准确。关于氯化钯回收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互相交流。
氯化钯的作用
制作甲醛:乙烯在常温常压下用氯化钯做催化剂被氧化为乙醛。
鉴定CO存在:PbCl2+CO+H2O==Pd+CO2+2HCl。生成的Pb是黑色,很容易看到。
制作电子元器件。
氯化钯,又名二氯化钯,氯化亚钯,无水氯化物,用于制备特种催化剂、分子筛;配制非导体材料镀层;制作气敏元件、分析试剂等。
主要化合物有二氯化钯(PdCl2)、四氯钯酸钠(Na2PdCl4)和二氯四氨合钯等。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中稳定,加热至800℃,钯表面形成一氧化钯薄膜。钯能耐氢氟酸、磷酸、高氯酸、盐酸和硫酸蒸气的侵蚀,但易溶于王水和热的硫酸及浓硝酸。熔融的氢氧化钠、碳酸钠、过氧化钠对钯有腐蚀作用。钯的氧化态为+2、+3、+4。钯容易形成配位化合物,如K2[PdCl4]、K4[Pd(CN)4]等。
工业生产可从矿石用干法制造;亦可以铜、镍的硫化矿制取铜、镍的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作为原料,用湿法冶炼制得。湿法把已提取镍、铜后的残留组分作为原料,加入王水进行抽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氨和盐酸进行反应,生成氯钯酸铵沉淀。经精炼,过滤,把氯钯酸铵用氢气还原,制得约99.95%钯成品。
钯金
铂族的一员,元素符号Pd,外观与铂相似,呈银白色金属光泽,色泽鲜明。比重12,轻于铂,延展性强。熔点为1554℃,硬度4-4.5,比铂稍硬。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溶于有机酸、冷硫酸或盐酸,但溶于硝酸和王水。常态下不易氧化和失去光泽。钯是铂系金属之一。铂系金属包括钌、铑、钯、铂等。他们很多都比黄金贵,是金属中典型的“之家 [2]。
钯膜
通常由钯合金轧制而成,可制成膜片(称钯膜)和膜管(称钯管) [3]。膜厚通常为50~100微米。主要用于氢气的纯化,其原理是溶解——扩散模式,扩散的驱动力为膜两侧的氢分压差。在300-500℃下,将原料氢加压通入膜的一侧时,氢分子在膜表面化学吸附并解离成氢原子,后者溶解于钯合金中形成氢化物,体积很小的氢原子位于钯合金晶格的间隙,可以自由移动。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氢原子扩散到膜的另一侧并析出,重新结合成氢分子后脱附。
钯合金
钯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主要有 [5]:
(1)钯金合金Pd-Au合金,含20%以上金Au的合金不溶于硝酸,由于这类合金的熔点高和耐蚀性高,故用来制造化工器皿;含20%Pd-30%Au的合金用于制造人造纤维拉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