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银遇有机物变灰黑色,分解出银。纯硝酸银对光稳定,但由于一般的产品纯度不够,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加热至440℃时分解成银、氮气、氧气和二氧化氮。水溶液和乙醇溶液对石蕊呈中性反应,pH约为6。沸点 444℃(分解)。有氧化性。在有机物存在下,见光变灰色或灰黑色。
硝酸银有一定毒性,进入体内对胃肠产生严重腐蚀,成年人致死量约10克左右。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50mg/kg。
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长期接触该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
硝酸银固体中的银离子,在三角平面结构中是三配位。
原料银一般是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中得到,其中含杂质铜,因此产品中含有硝酸铜Cu(NO3)2,根据硝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不同,可将粗产品加热到473K~573K,此时Cu(NO3)2分解为黑色不溶于水的CuO,将混合物中的AgNO3溶解后过滤除去CuO,然后将滤液重结晶便得到纯的AgNO3。
2AgNO3=△=2Ag + 2NO2 ↑ + O2↑
2Cu(NO3)2=2CuO + 4NO2 ↑ + 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