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之一,世界陆地面积的1/2有其踪迹,中国陆地的40%国土有分布。我国适于白蚁生活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阔,尤其长江以南各省(区)市,气候温暖潮湿,为各类白蚁繁衍提供良好条件。因此,我国白蚁种类极其丰富,全世界2200种(Wl0m,1971)中,我国便有476种(黄复生等,2000),约占世界种数的21.6%,这是其它目昆虫的。因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各省(区)白蚁种类多寡明显不同,云南多,高达125种;其次是广东69种;然后为广西67种,海南65种,福建63种,四川61种,贵州48种。白蚁的大多数种类栖息于原始森林、次生林或草地中。造成经济损失的为害种不及种数的120。为害的优势种也因地区而异,在广东及华南地区,为害建筑物、地下电缆和农林作物的主要种类是台湾乳白蚁;在华东地区,黄胸散白蚁是常见的为害种;而在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等地则以黑胸散白蚁为重要;热带地区的海南则以截头堆砂白蚁为主。白蚁的为害具有隐蔽性、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特点。为害隐蔽,不易觉察,一旦发现已造成很大损失。为害遍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各行业和人民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例如厂布于长江以南各地的台湾乳白蚁,不仅为害房舍、仓库储存物资、图书资料、实验室设备及材料、体育馆、船只、火车厢,还为害地下电缆、果树、林木、农作物等:又如黑翅士白蚁,对江河土堤、水库土坝的为害更是严重,在堤坝内筑巢,造成空洞,每当洪水泛滥,造成堤塌坝垮,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长江大堤、北江大堤等堤围因白蚁造成的跌窝、垮坝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害水利工程
我国的江河大堤和水库大坝多为士质堤坝,长江荆江大堤、广东的北江大堤等南河堤围长期以来受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等土栖性白蚁为害。1996年7月16日,长干堤洪湖周家嘴段发生严重险情,直接威胁到洪湖地区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7月”日凌晨又在抢险范围内发生跌窝,其直径由1m发展到3m,深2m,呈球形,经检查为白蚁巢穴所致,另有几处险情也与白蚁蚁患有关。1968年广东大洪水,北江大堤黄圹煨段就发生7处白蚁为害漏水,其中4处危及堤身;芦苞沙墩段也因白蚁蚁患出现大险情:1985~1995年执行“三环节8程序”新技术治理堤坝白蚁,北江大提共灭杀白蚁21m巢,其中成年巢578巢,在堤身上的534巢中263巢为成年巢。广东东深供水工程的雁田水库于1975~1978年在坝体上挖出白蚁29巢,坝体受害很严重,1975年9月,第三全国白蚁防治经验交流与科研协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参观了这一白蚁为害现场,甚为。
白蚁为害江河堤围(图】-4)、水库土坝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市)甚为普遍,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缸河堤围、水库土坝,每年洪水季节因白蚁为害出现一宗宗险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治研究
白蚁为害范围广、对象多,对其防治研究分别阐述如下。
1.建筑物白蚊防治
建筑物白蚁防治已由单纯的灭治方法向防与治结合的综合治理策略转变,包括:逐渐实现新建筑物预防法规化、治理现有的蚁源、探索多途径灭蚁技术和治理周围环境等。2.水利堤坝白蚊防治
在广东,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实施堤坝白蚁防治新技术,近几年已实现无蚁害堤坝的有北江大堤、深圳水库、雁田水库、鹤地水库、高州水库等10多宗水利土质堤坝。广东水利厅经过多年的水利白蚁防治技术探索,已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无蚁害堤坝实施办法一“三环节8程序”新技术,并按《广东省水利工程无蚁害堤坝标准试行规定》施工,治理水利堤坝蚁患,取得良好效果。此成果已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应用。
3.埋地电缆防蚊研究
我国学者在测定各种材料抗蚁性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研制半硬和改性PV(防蚁电缆,并做了一些探索。
4.农林作物白蚊防治研究
不同地区为害种类及对象有所不同,对农林作物实施以防为主的策略,而对城镇园林古树则以治理树心(头)巢蚁源为主防治技术也做了许多有益研究。
5.防治药物研究
长效低毒的新药物及施用技术作了一些探索。
对于白蚁这类害虫的防治,无疑应采用“综合防治”的策略。在地球上、白蚁已生活了13亿年历史,是生活力强、繁殖力高、生活习性特异的一类昆虫,不可能将之消灭。
白蚁的各个品级,按其外部形态的变化可归纳
为两类:一类为原始型,其形态特征保持原始状态尤其是头部和胸部没有特殊的变化,包括繁殖蚁及工蚁;一类为蜕变型,脱离了原始类型的形态构造,特别在头部和胸部更是变化多端,千姿百态,包括兵蚁,由于其结构稳定,往往作为分类鉴定上的主要依据。白蚁群体间因为复杂的多形态现象,常给分类鉴定上造成不少困难。为了便于鉴定种类起见,将以有翅成虫和兵蚁代表原始型和蜕变型,与分类有关的形态特征。
白蚁生物学
白蚁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昆虫,是典型的地域性昆虫种类。因其具有特的生物学特性:如营群体隐蔽生活,生活史的全过程除了有翅成虫分飞季节趋向光源,裸露在外面外,其它发育阶段均在巢穴系统中进行,因此,不易察看到其真面目;群体中具有多个形态、职能不同的个体,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彼此之间不可分离的整体;不同种类栖息环境不同,有的栖息在干木中,有的巢居在活的树木中,有的生活在地下,甚至江河堤围、水库土坝中,有的在建筑物中营巢繁衍等,表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多样性。
白蚁、蚂蚁、蜜蜂等因其有共同的社群性生活习性而在昆虫学上称为“社会昆虫”)。群体内有多个形态明显不同、职能明确分工、行为各异的个体。而白蚁和其它“社会昆虫”在生物进化和发生年代却相距甚远,早发现的白蚁化石是在白垩纪早期的1.3亿年前,与较原始的昆虫蜚蠊近缘,自发现澳白蚁以后,因澳白蚁科昆虫的许多生活习性如产卵鞘等很像蜚蠊,所以有人认为白蚁是由蜚蠊演变而来的。而蚂蚁和蜜蜂则是同属于膜翅目昆虫,其发生年代距今多不过7000万年的历史,白蚁比蚂蚁,蜜蜂在地球上出现几乎早了一倍的时间,所以,白蚁是地球上早出现和古老的“社会昆虫”是当之无愧的。
在我国,白蚁见于文字记载大约在2200年前,在各种文献记载中,古代对白蚁有不同的表述。
白蚁的栖性
任何动物都有其特的栖居习性和栖息环境要求,如蚯蚓以土壤为家,终生离不开土壤;老鼠以洞穴为居,洞穴是它藏匿、休息和抚育后代的场所。白蚁也不例外,有特定的环境要求。尽管白蚁种类繁多,若按其栖性来分,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型:木栖性、土木栖性和土栖性。
一、木栖性白蚁
木材是此类白蚁的惟一栖居场所,巢居和白蚁群体都在木材中,严格不能离开木材,否则就无法生存。这类白蚁的栖息场所也是取食场所,栖性和食性是无法区分的。所蛀的木材就是其栖居场所,活动到哪里,就在哪里取食,往往木而居,很少侵蛀别的木材,如在我国湛江、海南严重为害的铲头堆砂白蚁和截头堆砂白蚁属此类。
此类白蚁巢群不大,几十头、上百头个体便成为一个群体。同时,没有固定结构的巢穴,蛀蚀的木材,就是巢居,极易因在商贸活动中,木材交易或货物的木包装搬迁而扩散。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我国的湛江、海南分布极普通,严重为害房屋的木质材料桁梁、家具、办公用品等,扩散性强,防治不易。
木栖性白蚁因其蛀蚀木材的所含水分不同而又再分为干木白蚁和湿木白蚁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