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木樨科连翘属灌木,枝开展或下垂,棕色或淡黄褐色;叶通常为单叶,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锐尖,叶缘上面呈深绿色,下面为淡黄绿色;花通常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花萼绿色,裂片呈长圆形;果呈卵球形或长椭圆形;花期3—4月;果期7—9月。
因为连翘的形态如古代的连车和翘车,故得此名。
药用连翘苗插条繁殖
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均可扦插,但以春季为好。选1-2年生的健壮嫩枝,剪成20—30厘米长的插穗,上端剪口要离个节0.8厘米,插条每段带2-3个节位。然后将其下端近节处削成平面。为提高扦插成活率,可将插穗分扎成30—50根1捆,用500ppmABT生根粉或500—1000ppm吲哚丁酸溶液,将插穗基部(1-2厘米处)浸泡10秒钟,取出晾干待插。南方多于早春露地扦插,北方多在夏季扦插。插条前,将苗床耙细整平,作高畦,宽1.5米,按行株距20×10厘米,斜插入畦中,插入土内深18-20厘米,将枝条上一节露出地面,然后埋土压实,天旱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太湿,否则插穗入土部分会发黑腐烂。正常管理,扦插成苗率可高达90%。加强田间管理,秋后苗高可达50厘米以上,于次年春季即可挖穴定植。
药用连翘苗定植:
栽植前,先在穴内施肥,每穴施腐熟厩肥或土杂肥及适量的复合肥(见选地整地)。栽植时要使苗木根系舒展,分层踏实,定植点覆土要穴面,以免雨后穴土下沉,不利成活和生长。为克服连翘同株自花不孕,提高授粉结果率,在其栽植时使长花柱花与短花柱花植株定植点合理配置。据有关报导,这两种不同类型花的植株同时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下结果率差异很大。在相间栽培(行间混交)条件下,结果率为63.9%,在自然情况下结果较多的地块,结果率仅47%。因此,将相同栽培改为株间混交配置栽植,其结果率要高些,因为株间混交使长花柱花植株与短花柱花植株互相处在包围之中,授粉时比行间混交授粉受风向、坡向、上下坡的影响要小些,能明显提高授粉率。连翘株间混交,相邻两行长花柱植株与短花柱植株配置不同,两者上下左右要错开,即单行与单行、双行与双行配置的植株一致。除花期外,连翘长花柱花植株与短花柱花植株,在外形上不易辨别,特别是幼苗。为适应生产需要,可在其开花时,将其分别采用扦插、压条、分株等方法繁殖,其中主要是扦插,因为其繁殖材料来源广,利用率高,繁殖系数大,能满足造林需要。由此,便可解决两种不同类型的花植株混交栽植种苗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