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佛像的保护与修复,不单单只是的技术,更是每位佛子肩上的责任。
佛教发展到一定时期后,走向衰落,弥勒信仰也异步同趋,对未来丧失希望的人们迫切需要新的精神支柱支撑他们走下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弥勒佛像也需要改变化身。历史总是那么巧合,这时自称契此的僧人,体胖肥头,大肚袒露,经常张口大笑,逢人就乞,吃饱即睡。这种生活和处事的哲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符合。因此,自宋之后,佛教的弥勒造像就以这个体态肥圆的胖和尚为原型,也称布袋和尚。在众多宗庙内,被放于天王殿中,深得民心。在众多佛教信徒心中,布袋即为弥勒佛。
“有些人或许觉得,古陶瓷修复不就是把碎瓷片粘在一起吗?”其实不然,这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艺术创作。
一般瓷器修复流程:碎片分拣→清洗碎片→拼接碎片→补配瓷片→瓷器上色→瓷器做釉→瓷器做旧。
陶瓷佛像在修复前后可使用便携式数码显微镜看瓷片的微观纹理,花纹走向,进行前后对比。瓷器修复难的是恢复瓷器的神韵,而这些神韵的细节往往肉眼是无法识别的,需要通过微观痕迹来鉴别古瓷应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