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牡丹有着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因花大而香,牡丹又有“国色天香”“花中”的美誉,备受世人喜爱。
南北朝时期,牡丹渐渐被作为观赏植物而栽培,并进入了艺术领域。北齐人杨子华便以擅画牡丹而,苏轼曾面对牡丹叹曰:“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当时,洛阳是牡丹的栽培中心,洛阳人不但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据记载,洛阳的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上名贵非凡,“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和“牡丹之后”。
明清之际,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亳州、山东曹州、广西思恩等地,形成了众多的栽培类群,并正式冠之以“国花”之名。
其次是花香,牡丹花香馥郁。从古到今,文人墨客对牡丹的“香”情有钟。唐代诗人李正封写下“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成了牡丹的代名词;唐代文学家皮日休一句:“竞夸天下艳,立人间香”,牡丹香从此列;唐代诗人李山甫有诗“数苞仙葩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更道出了牡丹花香的奇与异,此香只应天上有,不知何时到人间。
人间四月,倾国,唯牡丹,一颜是国色,一味是天香。古往今来,风华绝代的牡丹跨越精神与物质,穿透时光与信仰,将美的一面展现给爱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