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早期的建筑留下的实物很少,但自唐、宋以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宫殿、陵墓、寺庙、园林、住宅等类型的建筑遗产,它们都具有各式各样的屋顶。
正吻的创造实际上是雕塑和建筑的结合,是建筑空间的外部延续,也是创造者对地区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情感交流的融贯体现。传统儒家艺术在表达方式上常用“比兴”与“比德”的手法,往往通过对自然的比拟,使自然现象与伦理特性理知地联系起来,来创造出它们在情感上的对应关系。譬如《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山和智者,水和仁者通过比拟而成为相互依存的象征。
正吻。屋面正脊两端为正吻兽。正吻又叫“鸱(音“赤”)吻”、“大吻”,是古建筑正脊两端常用的装饰。正吻为一龙头,张开大嘴咬住正脊。相传,正吻是龙生九子之一,生来好望,能喷云吐雨,将它安在屋脊上以防止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