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可被冷冻或干燥处理,且活力稳定;溶菌酶适宜pH5.3~6.4,可用于低酸性食品防腐;溶菌酶的抗菌谱较广,不仅局限于G+ 菌,对部分G- 菌也有抑制效果;
溶菌酶作为防腐剂安全性高。溶菌酶是一种蛋白质,1992年 FAO/WTO 的食品添加剂协会已经认定溶菌酶在食品中应用是安全的。
分子式:无
分子量:14000左右
EINECS号:235-747-3
相关类别:发酵剂;Enzymes;酶;生化试剂;生物化学品。
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合体,使病毒失活。 [1] 该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乳汁等液体,以及微生物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为丰富。
溶菌酶纯品呈白色、微黄或黄色的结晶体或无定形粉末,无异味,微甜,易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醚。溶菌酶遇碱易被破坏,但在酸性环境下,溶菌酶对热的稳定性很强,在pH值为4-7时,100℃处理1min,仍能较好地保持活力:pH值为3时,能耐100℃加热处理45min。
目前溶菌酶可以以鸡蛋清和蛋壳膜为材料提取制得,常用的方法有亲和层析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直接结晶法和聚丙烯酸沉淀法等。亲和层析法是利用蛋白质和酶的生物学特异性,即蛋白质或酶与其配体之间所具有的专一性亲和力而设计的色谱技术。酶一底物复合物形成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分离复合物便得到纯净的酶。常常使用的吸附剂为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如:几丁质粉、羧甲基几丁质、几丁质包埋纤维素、脱氨几丁质粉、N-酰化壳聚糖、脱氨再生几丁质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