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困难的主要原因
清塘时药物残留过多,如氯制剂、重金属、杀藻药剂等,致使藻类受抑制,无法生长。
前期水温过低,藻类分裂繁殖速度受到限制,水色不易肥起来。
底泥和补充的水源缺乏天然藻种。
水体中的浮游动物过多,藻种基本被其摄食,无法繁殖。
塘底青苔较多,施用的肥料大部分被青苔吸收利用,使水体营养不足。
水体太浑浊,水体光线太弱,阻隔了藻类光合作用。
水体中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缺乏或不平衡,致使藻类缺乏营养。
池底部土壤类型、营养状况、老化状态等要素对肥水影响
池底部土壤的种类、营养状况与老化程度等情况不同,向水体释放的热量、营养及微量元素也不一样,继而对藻类生长繁殖影响也不尽相同,所表现的水色当然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池底土壤的种类、营养状况与老化程度等情况有以下几种:
(1)、砂质底:池底部铺有大量的砂粒或土杂石,砂质底易渗漏,营养减少,热量散发快,水温不稳定,水色不易培养,藻类易死亡,难以维持。砂质底的高位池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般这类池的肥塘原则是:“早期综合肥水,中期生物保藻,力争藻类”。
(2)、砂壤土或泥质底:保水保肥能力强、能向水中释放各种营养元素,水色易培养且能维持长久。一般这类池的肥塘原则是:“生物肥水为主,防止水色过浓,控制好寄生虫”。
(3)、老化、酸化池底:由于池塘使用年限过长、有机腐质存积过多,造成腐烂物增多酸化。此种底质一般水色会长期过浓,底部溶氧缺乏,底部有机物长期处于低电位状态,腐臭程度加剧,易酸化,并向水体中释放大量的含氮物质。这种情况下, 肥塘的建议原则是:“少用氮肥,多用磷肥,结合生物制剂,控制异常水色”。
施肥时间的选择:藻类生长繁殖需要适当的光照强度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施肥应选择在晴天上午为宜,且施肥后天气好能够持续几天晴天。
池塘肥水八忌
1、忌闷热天气施肥
2、忌浑水施肥
3、忌化肥单施
4、忌盲目施肥
5、忌固态化肥干施
6、忌厌食时施肥
7、忌一次施肥过量
8、忌用药同时施肥
养殖水体的肥度与池塘藻类的丰度有直接的关系,如何在养殖中保持池塘合适的肥度是关系养殖安全的重要工作。所谓的肥水就是为了培育优良的藻相,合理的藻浓度既能促进池塘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也能为池塘提供天然溶氧,维持水质稳定,并为水产动物提供充足饵料。
温度对藻类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影响,一面通过控制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强度,直接影响藻类的增殖。另一方面,通过控制水体中各类营养物的溶解度、离解度或分解率等理化过程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