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消模式从院内化向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同时由于洗消行业不同形态存在基础建设、运营管理、质量控制、客户资源、物流配送高度的协同和一致性,医疗洗消不同形态的融合正在开始出现,洗消融合、洗消一体并终成为主流模式。
医疗洗消是指针对医院的手术器械、手术衣、手术敷料,以及医院床单被套、白大褂、护士服、病员服等医疗器械、物品和医用织物等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它是医院“院感控制”的核心,也是确保医护人员和广大病患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医疗洗消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包括“医用织物洗涤消毒、医疗硬器械消毒供应、医疗软器械消毒供应”三个方向。
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投入,倡导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支持发展第三方健康服务产业。
第三方医疗洗消中心以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集中化供应、区域化共享等优势和特点,能够帮助地方和医院节约资金投入,避免重复投资,实现统一监管和标准化管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消毒灭菌质量,降低感控风险,同时可实现区域内医疗洗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流动下沉,得到了越来越多和医疗机构的鼓励和欢迎。
医院布草洗涤根据WS/T 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规定、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实现清洁织物外观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破损;还要按照SB/T 10989的要求,达到布草物理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检测要求。
医院洗衣房及社会化医洗机构选用的卫生隔离式洗脱机则在具备传统型全自动洗脱机所有功能的同时拥有前后双开门装置,实现布草装填与取出通过隔离墙将洁污区单分开,避免脏净布草交叉感染,在处理高污、高菌性的医院病床用品、手术服、传染科布草物品处理时具备特优势。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医疗洗涤洗衣房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需要设置完全隔离屏障,即通过隔离式洗衣机和隔离墙将洗衣房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两个立的操作区间。洗涤物由位于“非洁净区”一侧的装料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卸料门出,避免洁净洗涤后的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卫生隔离式水洗设备应运发展。
隔离式洗涤脱水机特内胆结构设计,洗净度更高;气囊与阻尼器结合的避振系统,噪音低,振动小(≤80dB(A));彩色液晶触控大屏,人机对话、操作便捷;300G高脱水力,大大降低烘干能耗、时间。
隔离式洗衣机能满足严格的无菌、无尘、防静电洗涤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医院、电子、食品、生物制药、核电站等环境有严格无尘、无菌要求的洗衣房。
大屏幕液晶电脑控制系统;内外筒以及与水接触部分均采用不锈钢材质,耐酸碱、耐腐蚀性强;采用嵌入隔离墙式安装方式,确保洁净区与非洁净区完全分离;气囊避震,振动低,噪音小,运行平稳。
隔离式洗脱机水洗机电脑控制系统,性能,功能强劲。内置可编自动程序和标准程序,大屏幕液晶触摸屏显示,采用中/英文人性化操作界面;对门采用接近开关自动控制,确保在装衣和取衣时,内门能定位;内门门锁采用双插销锁紧结构,并带有自动放松功能,既有很高的强度,又能确保安全检查;采用进口交流电机和进口变频器进行调速,因而仅用三角带传动。简化了结构,减少能耗,噪音低,传动稳定可靠,机器故障低,便于维修。
侧装式隔离洗脱机、自动工服烘干-整形系统、高速自动熨烫线、布草转运车洗烘消毒一体机等为周边医院提供医用织物租赁、洗涤、消毒、灭菌一站式服务。
在全流程污区、设备区、洁净区完全物理隔离,15万级洁净等级中央空调恒温25°的工作区,按照卫生部WS/T508-2016《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规范》进行洁净的洗消工作,杜绝二次污染。污区投放、洁净区取件的单向流程操作,完全物理隔离,可有效避免洗涤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使用标准化包装、仓储与配送系统,实现织物收发、储运标准化;织物洁污分装;使用物联网RFID管理系统,实现织物全周期管理和可追溯的数据共享,随时满足客户需求。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实施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热力消毒要求A0值要求大于等于600。
针对拖布的清洗有别于普通织物,应该严格按照卫生隔离式的标准,清洁区与脏污区分开,按照单向流程由脏污区放入经过预消毒处理的待洗拖布,消毒洗净后的拖布从洁净区取出,并通过通道送抵储备区备用,避免交叉污染或接触感染。
WS/T 508-2016《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中4.4节明确规定:
1、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用品与设备应满足工作需要。
2、洗涤用水的卫生质量应符合GB5749要求。
3、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国家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
4、宜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
5、洗涤剂、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根据规范要求,医院对于感染性织物的洗涤,推荐采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对于清洁织物卫生质量的检查指标明确、量化;明确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流程要求,由污到洁顺利通过,不得逆行。
WST/508《医用医疗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是中国目前较为主要的规范,该规范描述了医疗织物从收集到发放完整流程中,需要的概念定义、基本操作规范、消毒的标准、洗涤环境与配套设施的要求及处理后干净医疗织物残留微生物的管理方法等。
医用织物洗涤管理要求一、环境与布局流程 (一)洗涤中心: 合理规划布局,符合环保要求。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两区之间设置隔离屏障 设置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医用织物发放的通道。工作流程合理,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污染区设有手卫生设施, 环境清洁卫生。 (二)医院发放点、回收点 清洁织物存放与污染收集回收应分区明确,有的物理阻断,确保 清洁织物在整个环节(存放、装车发放、运送)不被污染。
二、分类收集 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有“感染性”标识,防渗漏。 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包装袋应扎带封口,包装箱(桶)应加盖密闭。用于盛装使用后医用织物的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 医用织物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如遇污染应随时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包装 袋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三、洗涤: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 标识。 脏污织物: 根据医用织物使用对象和污渍性质、程度不同,应分机或分批进行洗涤、。按照洗涤设备操作说明书和规定的要求进行洗涤、 新生儿、使用后的医用织物应专机洗涤、,不应与成人使用后的医用织物混洗。 采用专机洗涤、,热洗涤方法。对不耐热的感染性织物宜在预洗环节同时进行处理。
根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医疗洗涤洗衣房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需要设置完全隔离屏障,即通过隔离式洗衣机和隔离墙将洗衣房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两个立的操作区间。洗涤物由位于“非洁净区”一侧的装料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卸料门出,避免洁净洗涤后的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医疗洗涤中心是医院后勤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清洗、熨烫、干燥医院内病人(包括传染性)的被服、枕巾、衣服、床单和医务人员的一般工作服和被服等。因清洗的织物覆盖范围广,故洗涤中心对清洁织物的程度很大的影响了医院感控的质量,自然,也就对医疗洗涤的化程度要求较高。
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实现卫生洗涤效果的基本功能就是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是分开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洁净布草的二次污染,这也是实现卫生洗涤基本必要的结构要求。 目前行业中设备, 布草的进出结构有前进后出、前进侧出和上进前出等结构。
除了布草出入通道不同的硬性要求,对于隔离式洗涤设备而言,能有效的将现场洗涤区域进行隔离划分也非常关键,即与现场隔离墙配合将脏污区与洁净区隔离开来,脏污区与洁净区的空气不产生对流,有效洗涤卫生效果。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WS/T 508-2016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内容规定,对于感染性织物的洗涤,推荐采用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