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烧包是广东省具代表性的汉族传统名点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叉烧包是因面皮内包入叉烧肉馅,故名。叉烧包的面皮是用北方常用的发酵面团经过改进而成的。包制时要捏制成雀笼形,因为发酵适当,蒸熟后包子顶部自然开裂,实际上一种带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
叉烧包是广东具代表性点心之一,因面皮内包入叉烧肉馅而得名。民间对叉烧包的“体型”有经典描述:“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后软滑刚好,稍微裂开露出叉烧馅料。
叉烧要切得肥瘦均匀,片片如同小指甲大小;芡汁也很有讲究,由于叉烧包传统是手撕着吃的,所以芡汁是香甜亮泽,撕开能滴汁,但又不能稀得令包子皮湿漉漉的有霉烂口感,而是要带有粘连性,蒸熟以后香滑有汁、甜咸适口,滋味鲜美。
如果你问我在广东饮早茶有什么好的,我会回答,好就好在选择多。光是常见的茶点类型就大致分为饺、丸、骨、包、卷、糕、饼、挞,再加上粥、粉、面、饭四大金刚。在中国,没有哪里的早餐可以比广东的早茶更丰盛了。广式茶点博大精深,广东的早茶,是一天到晚都可以饮的,就是随时随地饮一饮,得闲饮早茶。
"到广州如果咩有饮茶,就如同没有去过一般。"提到广东的饮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到周末,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去酒楼“叹早茶”,所以叹早茶是周末一种非常愉快的消遣。与其说是吃早茶是为了填饱肚子,不如说它是一种岭南人的生活方式和愉快的消遣。
粤式早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同治年间,广州早期的茶居叫做“二厘馆”。那时早茶铺类似于街边支摊,提供茶水及三两茶点供路人歇脚闲话,以茶为主点为辅。虽然条件略显简陋,但是来往客人络绎不绝。发展到了后来,街边摊位就逐渐起来,点心种类越来越丰富,路边摊演变成了茶楼,啖早茶文化逐渐流行,并终促成了广州人的早茶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