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币从1955年就开始组织调查,制定方案。1959年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次向上报关于更换新版人民币的请示,2月14日,又将新版人民币设计画稿的主题思想上报中央各位领导审阅,周作了十分详细认真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见。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罗工柳、王式廓、周令钊、侯一民、陈若菊、邓澎等主持下,组成由印制系统技术人员张作栋、石大振、贾鸿勋、刘延年、沈乃镕等参加的设计绘制小组。经过美术和印制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反复修改,设计出了新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再次上报设计修改稿。
这期间,除10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额的票券设计方案均被批准并已陆续投入生产。10元券因正背面图案及水印内容没有确定,其方案经反复修改,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中央批准,故年号也改成了“1965”年;5角券因1959年周审批设计稿时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个轻工业”的意见,也一直没有定稿,至1972年7月24日才上报设计稿样,7月26日批准。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1972年”。第三套人民币上的汉字行名仍沿用马文蔚的书体,但汉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体字。
袁大头在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广、影响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由于它是实物,介于人们对贵金属的认可,以及对历史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收藏的人不在少数。“袁大头”的变现能力比较强,这也是藏家看好的因素之一,“钱”景一片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