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化砖上墙使用水泥砂浆湿贴易空鼓脱落的原因
玻化砖是完全瓷化的陶瓷砖,其吸水率极低,不利于与水泥砂浆粘合,主要原因有:
玻化砖吸水率E≤0.5%,基本没有孔隙,无法与水泥砂浆形成机械嵌固效果。
一般墙体比瓷砖要干燥,吸水速度比瓷砖快,水泥砂浆里的水分绝大部分被墙吸收。吸水率高的瓷砖上墙,在泡水充分后,瓷砖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就算水泥砂浆的水分大部分被墙吸收,瓷砖自身含的水分足够补充水泥砂浆,以达到水泥的稳定强度(水泥达到稳定强度需要28天);但是玻化砖自身吸水率小,几乎不含任何水分,在水泥砂浆的水分被墙吸收后,没有水分来被补充水泥砂浆达到稳定强度,所以出现空鼓的概率就比较高。
混凝土的收缩率比玻化砖要大一倍以上,当水泥砂浆出现收缩时,玻化砖与墙身的收缩率不一致,两个不同物体必然出现分离,此时,玻化砖底部呈干净状态。
玻化砖致密度高,自身重量相对陶质砖重,如果在水泥砂浆没有充分凝结的时候铺贴的层数过高,玻化砖自身的重量会导致往下移位,造成后期空鼓脱落。
施工时未预留足够的膨胀缝、水泥砂浆质量不好、施工人员未按规范操作、墙体的基层处理不当等等,都可能造成后期出现空鼓脱落的现象。
玻化砖上墙,水泥砂浆的粘贴不好,容易掉砖。所以现在铺贴,往往会采用瓷砖粘结剂来粘贴。瓷砖粘结剂的产品,粘贴性能比水泥砂浆,更具有稳定性和着附力,施工效果远远水泥砂浆铺贴,但是室内施工温度保持在五度以上。
玻化砖是指吸水率≤0.5%甚至≤0.1%的陶瓷砖,即《陶瓷砖》国家标准中的附录G类产品,如市场上常见的抛光砖、微晶石、釉抛砖及瓷质釉面砖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装饰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原先只用于铺地的瓷质砖产品,现在也广泛应用于住宅公共部位用于代替天然石材。
在玻化砖的应用场所由铺地变成上墙后,相对应的施工工艺也应做调整,如仍采用传统的水泥砂浆湿贴瓷质砖上墙,是一种不成熟的施工工艺,极易造成空鼓脱落等质量问题,尤其是公共部位人流量比较大,容易坠落伤人,严重危害了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玻化砖用了背胶也用了粘结剂,为何还是空鼓?
玻化砖铺贴的施工流程有很多,很多个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玻化砖空鼓:
1、背胶和粘结剂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标准;
2、背胶和粘结剂是否搅拌均匀;
3、背胶和粘结剂的涂刷和批刮是否符合规范,粘结剂是否满批或是用齿形刮板;
4、基层是否稳定,粘结剂的选用和施工方法是否符合基层状态;
6、玻化砖铺贴时是否留缝;
7、玻化砖铺贴之后是否用柔性填缝剂填缝。
石材单面上浆铺贴,出现空鼓薄贴法粘贴天然石材,降低空鼓率天然石材的膨胀系数为-6,约为混凝土的一半。按要求预留2-5毫米缝宽进行铺贴,可以分散不同膨胀系数的结合体因冷热温差而引起的体积膨胀应力。不留缝的“密缝铺贴”方式虽然有美观易清洁的优点,但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骤冷时,容易导致天然石材拱起脱落,尤其是大规格的天然石材。
工程师AB-5石材空鼓灌浆树脂,空鼓、脱落为单组份绿色环保产品,具有粘结性、施工方便,简单、使用成本低、防水、防老化、耐高温,耐低温,、无味、等优势。大幅度的增加抹灰砂浆的粘结强度、防止砂浆过早硬化、减少砂浆开裂、提升防止渗水效果,适用于各种硬质砖和石材等背面处理,提高瓷砖石材与粘结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有效解决瓷砖,石材湿贴中常见的等问题。
地面空鼓成因施工因素,垫层或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有浮灰或其他污物,严重影响与面层结合。施工时,垫层或基层过于干燥,铺设砂浆后,水分散失使得强度不高,面层与垫层粘结不牢,若干燥的垫层未经冲洗,表面的粉尘难以清除,对面层砂浆也起一定的隔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