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礅的历史沿革:古建筑柱子底座柱顶石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
2、圆形石头墩子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
3、在古建筑柱脚石下再安装柱座,石柱礅周围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
石柱礅在雕饰的纹样上的样式也是非常广泛的。 除了花草、 龙凤、狮兽、化生之类,也有以琴、棋、 书、画等文房器具,配合”八骏马”或花鸟题材;如淡水福佑宫石柱礅纹饰。此外石柱礅纹饰还融入了道教思想、民间信仰及反应风土民情与时代背景的各种装饰题材,有具象的写实纹饰、有抽象的图案装饰,包括防灾象征之题材。此外在营造法式第三卷中对柱础的形式、比例及装饰手法更有详细的说明:造柱础之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是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 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花,其高要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减地平钣,压地隐起华,剔地起突,亦有施减地平铍及压地隐起莲瓣上者,谓之宝装莲华。随着石柱礅雕工工艺的复杂,石柱礅价格也越来越高,装饰效果也更好看了。
在传统建筑的木柱、门框下,常常垫着雕有图案花纹的石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柱础石,柱础石也叫作门墩石或者柱墩石、柱脚石等。柱墩石制作有防潮、抗震、美化装饰、吉祥祈福的风水作用。柱墩石一般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双层结构及单层八角上托圆鼓形的样式。柱墩石的图片样式、装饰纹样、制作手法都很有讲究。从纹饰看,大致可分吉祥类、祈福类、雅逸类、嬉娱类装饰图案类,有人物、动物、植物、博古、仙人等内容。富贵人家的柱础和门墩石质精美,雕刻华丽,并常有石狮子雕刻,起到镇宅的风水作用。而一般百姓家的门墩多呈长方形,石质一般,大都以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等手法刻以各类花卉,民俗意味浓厚。
柱础石、柱墩石初的出现是基于防止柱子下沉,以及防止柱脚受到潮气的侵蚀。它只是木构建筑中的一个结构构件,起到承重和防潮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金属工具强度的增强,石刻艺术得到了发展。从商代开始,柱础上便有了云雷图纹,这是柱础具有装饰作用的起始点。在随后的历朝历代中,柱础的雕刻艺术不断地发展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的美化了室内和建筑空间。又因为对于柱础的雕刻没有等级限制,柱础在历代能工巧匠的手中,成为了施展技艺的空间,也成为了建筑主人体现自己尊荣与情趣爱好的施展地。
古建筑柱础石有的还雕刻民间故事灿若群星的民间故事也是柱础常见的一种雕刻图案,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寒窗苦读”的励志故事、“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以及许多百姓的日常生活故事等等,数不胜数。这些题材都有着积极的寓意,的丰富了柱脚石、柱墩石的雕饰题材。
石雕柱础,在早时期,其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功能上的应用,然而随着人们思想境界的提升,对生活质量与美的感受加强,柱础作为一个柱子的收头,人们在造型上又添加了一些装饰效果,从而使柱础不仅具备其功能性,同时也兼备视觉美观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