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集到的首块火星陨石 GRV99027
在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科考队员共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发现583块陨石。经过近一年努力,桂林理工大学对其中149块样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和命名。其中,大一块陨石达1300克,经检测为灶神星陨石,已按照国际惯例将其编号为GRV13001。
“从外表看,这块灶神星陨石具有较完整的熔壳,熔壳深灰色,内部质地为灰白色。通过显微镜观察,该陨石具有角砾结构,角砾具有次辉绿结构,基质碎屑矿物组合和成分与角砾完全相同,属于玄武岩质陨石。”缪秉魁说,“这种岩质的陨石有来自火星、月球、和小行星三种可能。根据矿物成分和氧同位素分析,排除来自火星和月球的可能,应来自灶神星,为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属于灶神星陨石。”
玻璃陨石分为球粒玻璃陨石跟无球粒玻璃陨石。球粒玻璃陨石大量毫米大小的硅酸盐球体,称作球粒。在球粒玻璃陨石的新鲜断裂面上能看到圆形的球粒。无球粒玻璃陨石外观上与玄武岩、橄榄岩和辉岩等含硅量低的地球火成岩相似。
潜在玻璃陨石可能具备的特征。
第 一:熔壳(fusioncrust)和颜色。玻璃陨石在通过大气层时,其表面会烧蚀并产生熔壳,大多数玻璃陨石的熔壳呈黑色,但坠落时间较久远的玻璃陨石熔壳可以因风化作用而变成深褐色。需要注意的是,玻璃陨石(又称“雷公墨”)可能有其他颜色,但玻璃陨石并不是玻璃陨石,通常认为它们是陨星撞击地面时飞溅的地表物质和陨星碎屑冷却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