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银能与一系列试剂发生沉淀反应或配位反应(见配位化合物)。例如,与硫化氢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银Ag2S沉淀;与铬酸钾反应,形成红棕色的铬酸银Ag2CrO4沉淀;与磷酸氢二钠反应,形成黄色磷酸银Ag3PO4沉淀;与卤素离子反应,形成卤化银AgX沉淀。还能与碱作用,形成棕黑色氧化银Ag2O沉淀;与草酸根离子作用形成白色草酸银Ag2C2O4沉淀等。硝酸银能与NH3、CN、SCN等反应,形成各种配离子。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有毒。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危险特性: 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 采用水、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灭火。
工业上用Ag溶于中等浓度(约65%)的硝酸中,所得的硝酸银溶液,经减压蒸发至出现晶膜,冷却,便得AgNO3无色透明斜方晶体。
3Ag + 4HNO3(稀) ==3AgNO3 + NO ↑+ 2H2O
硝酸银固体中的银离子,在三角平面结构中是三配位。
原料银一般是从精炼铜的阳极泥中得到,其中含杂质铜,因此产品中含有硝酸铜Cu(NO3)2,根据硝酸盐的热分解温度不同,可将粗产品加热到473K~573K,此时Cu(NO3)2分解为黑色不溶于水的CuO,将混合物中的AgNO3溶解后过滤除去CuO,然后将滤液重结晶便得到纯的AgNO3。
2AgNO3=△=2Ag + 2NO2 ↑ + O2↑
2Cu(NO3)2=2CuO + 4NO2 ↑ + O2↑
另一种提纯的方法是向含有Cu的AgNO3溶液中加入新沉淀出来的Ag2O,于是溶液中存在下列两个平衡:
Ag2O(s) + H2O=2AgOH↓ 2Ag+ + 2OH
Cu + 2OH =Cu(OH)2↓
由于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银的溶度积小,因此Cu2+大部分沉淀下来。随着氢氧化铜的沉淀,氧化银逐渐溶解,平衡向右移动,过滤除去氢氧化铜并重结晶,可得到纯的AgNO3。
无色透明大形结晶或白色小结晶。无气味。纯品在光线和空气中不变黑,但有硫化氢或微量有机物存在时能促进光致还原而变黑,熔化后为浅黄色液体,固化后仍为白色。加热至440℃时分解成银、氮气、氧气和氧化氮。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1g溶于0.4ml水、0.1ml沸水、30ml乙醇、6.5ml沸乙醇、253ml丙酮。易溶于氨水、甘油,微溶于乙醚。水溶液和乙醇溶液对石蕊呈强酸性反应,pH小于2.0,大于此pH将水解产生棕褐色的Ag2O·nH2O沉淀。相对密度(d19)4.352。熔点212℃。沸点444℃(分解)。有氧化性。有毒,半数致死量(小鼠,经口)5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