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出台实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发展逐步规范,非法拆解环境风险也得到有效遏制。
不过,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产业仍然面临政策标准体系不健全、综合处理能力不足、消费者回收废旧手机意愿低下、回收流程长、回收成本较高等短板。
政策制度方面,潘永刚建议,针对废旧手机回收环节中涉及隐私信息销毁的部分,应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政策,同时明确废弃手机的拆解作业指南与补贴标准。
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刘表示,废旧手机回收仍主要依赖手工拆解,制约着我国废旧手机环境无害化、处理利用,行业内规模化企业数量较少,仅有少数企业有工程实践经验。
行业规范方面,万物新生集团执行总裁王永良介绍,传统手机回收行业交易层级复杂、中间商众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长期缺乏正规回收渠道导致回收缺乏统一的质检与定价标准。
如何进一步促进废旧手机回收产业规范化发展?王永良建议,应加强回收网络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回收服务;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供应链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加强产业链协作,推动制造商、销售商、回收企业和再生产企业等各环节形成联动。
中国对回收电子废弃物的认真程度令人,而其他国家对此则显得不太上心,他们觉得该为中国的这种行为欢呼鼓掌,当然也有人怀疑中此事的真实性,稍微有点思想的就提出质疑:这些回收的元器件之后又用作何用了?虽然有人也留言解释说华强北商业区就是一个二手手机市场,但看来还是抵挡不住其余网友对中国的赞叹之情。废旧手机经过二手商贩翻新再销售的做法始终不是正确的出路。废旧手机再翻新过程中失去价值的零部件和外壳将被商贩随意丢弃,还有一部分废弃手机的小作坊在露天提取贵金属,会将残液直接倾倒,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废旧手机的科学处置,要有政策支撑。我国可以由、社会和企业共同建立废旧手机回收机制,建立生产商—运营商与市政两种常态回收模式。相关法规、制度应列明,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处理过程中应禁止的行为,并明确相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与此同时,国家在政策、税收等方面扶持有资格的电子垃圾全程再循环企业从事废弃手机及配件的回收、处理工作,同时,鼓励各大手机生产商及相关企业共同融资创办手机回收处理公司。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以旧换新不仅是一项服务,也是供应链效率的整合。李策认为,“随着手机的质量越来越好,手机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在整个手机行业,回收大盘量级去年大概在5000万台,今年已经直奔一个亿,所以这里面有大量的需求。”以旧换新相当于更好地把用户旧机回收,重新调配,匹配给相应有需求的人群,同时将新机地推荐给用户,让用户能够使用到和高体验感的产品,以此完成从用户需求到商业闭环的匹配。在智能手机换代前几年,人们的需求点较为明确和统一,如内存是否足够存下大量的照片,手机使用时是否流畅,电池是否等。京东手机营销 “手机焕新季”项目PMO吴鹏通过调研发现,随着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以及国产品牌的崛起,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关注非常具体的基础功能,变得更加注重差异化的体验,拿到手里是否有“哇塞”的感觉,比如近期热门的折叠屏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