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相关要求,按照织物分类收集、脏污织物清点分拣、洗涤时清洁消毒、整理缝补、清洁织物运输发放制定相应流程操作规定,设立“两区三通道”(净区、污区、工作人员通道、医用织物接收通道、医用织物发放通道)和的净化车间,并开通净化车间工作人员通道和运输车辆洗车通道。
净化车间(无尘车间)杜绝污染,通过中央空调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对空气进行调湿、调温和过滤,然后把净化的空气通过净化车间的过滤送入净化车间,达到洁净等级。所有清洁织物均在净化车间进行打包、封装和出库,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杜绝污染。
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强化处理+消毒工艺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预处理标准后排入工业园污水管网。
设立运输配送中心,物流配送推行专人负责制,运送污染织物车辆和运送清洁织物车辆分开运输,防止织物交叉感染,运送污染织物车辆回厂进行外观清洁和内部消毒,公司设有洗车场,运送污染织物车辆会场有污车通道、运送清洁织物车辆由清洁织物通道、污车清洁、消毒后有通道开至停车场。
全自动卫生隔离式洗衣机、全自动变频水洗机、全自动变频烘干机、五辊熨平机、全自动折叠机、堆码机、自动送布机、展布机、去渍台、手工烫台、毛绒收集器等全套洗涤设备。
医疗机构布巾、地巾分区使用,物体表面擦拭宜采用有效消毒湿巾,也可使用超细纤维抹布,地面清洁消毒宜使用超细纤维地布,清洁工具做到分区使用,保持清洁工具清洁与干燥,宜集中机械热力清洗、消毒与干燥(如采用机械热力清洗消毒的可统一使用)使用过的或污染的保洁工具未经有效复用处理,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
由于医院、医疗系统的布草洗涤与宾馆、酒店有着本质的区别,其执行标准也有所不同。洗涤部门应严格按功能分区,包括污染区(清点、分类、清洗和污车存放处)和清洁区(烘干、熨烫、修补、折叠、储存、发放以及洁车存放处),两区应有隔离屏障,应有明显标识。人流、物流应洁、污分开。
医疗洗涤与消毒应注意的问题
一、洗涤原理
洗涤五要素是机械力、温度、时间、清洁剂、洗涤程序、水是介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这些正确运作才能洗出的布草。
二、洗涤质量控制点
(1)分检:
洗涤前分检,脏净污渍分开,深浅颜色分开,不同面料分开,以利于控制成本和洗涤质量。
(2)机器装机量为洗涤剂承载量的85%,不要超载。
(3)医疗布草都应进行预洗,用20-30℃左右的温水,洗涤3-5分钟,这不仅可以清除布草表面的各类污垢、药渍、血渍,同时有清除大量微生物细菌功能,为主洗清除布草纤维内的污垢做好准备。对重垢布草,加入适量洗衣粉以增强污垢溶解、分解力。
(4)主洗时要掌握好“低水位”的控制,一定要将加热过程中蒸汽的含水量预留出位置,国际上推荐50kg洗衣机主洗水位(主洗加入水+蒸汽含水量+冲料水)应在15公分为宜。
(5)清洁剂投入量应根据污垢的种类和脏净程度适量增加或减少,主洗洗液浓度应控制在0.3-0.5%为标准的去污值,PH值应在10-12,清洁剂才能发挥佳去污效果。而消毒剂(彩漂或氯漂)一定要晚一些投放,水温60℃以上投入才能发挥佳效果。
(6)油渍、污渍较多时,可加入去油去污增白剂或乳化剂,以去除油、膏、脂、霜类含油性污渍。
(7)根据医疗织物蛋白性污垢较多的特点,建议:主洗分两步洗,加入强力医用洗衣粉,30-55℃间洗涤5-10分钟后,开启蒸汽到80℃再洗8-10分钟。低温洗涤可清除人体排泄污垢、血迹、药渍;而高温可杀菌、消毒,增加织物的亮度。
(8)洗衣机操作上,一定要掌握“逐步降温”的原则,主洗程序结束之前3-5分钟加入冷水,缓慢降温再排水,以防止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
(9)投水一定要干净(至少投水三遍,中间脱水一遍),
(10)中和酸剂在后一次投水时加入,控制好PH值符合人体皮肤安全值(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