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各行业纷纷将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或尽量将业务能够同线上和线下进行更好的融合,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信息技术服务作为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粘合剂与推进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为信息技术服务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上海赛谷ITSS3认证)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发展,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分布式的计算能力、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等共同驱动信息技术服务持续保持高速创新演进态势。
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普及并成熟,驱动了云服务、数据服务、智能化服务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技术服务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新机遇。信息技术服务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得到夯实巩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更高水平的产业生态重构基本形成。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上半年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1年上半年收入44198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信息技术服务2021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8319亿元,同比增长26.0%,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4.1%。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率加速提升,共实现收入3787亿元,同比增长23.2%,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3.4%;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3843亿元,同比增长32.4%;集成电路设计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长24.1%。
运行维护服务方面,由基于人员、流程、资源和技术的传统运维模式向由基于知识、数据、算法、算力的智能运维模式转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维服务面临信息系统技术架构日趋复杂、运维对象规模快速增长、告警信息海量涌现、业务需求快速迭代等困难,智能运维应运而生。智能运维是人工智能在运行维护领域的应用,更关注知识、数据、算法、算力的应用,是“数据驱动的运维”,具备能感知、会描述、自学习、会诊断、可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特征,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数字内容服务在的推动下爆发式增长。数字内容服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并加以整合运用,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图像、字符、影像、语音等信息产品与服务的新兴信息技术服务。肺炎一度为许多线下活动按下“暂停键”,却也让数字生活按下了“快进键”。 直播电商、云展会等数字化营销手段出现,在提供线上服务的同时,也累积了促“六稳”、抓“六保”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经济回暖中的一个亮点。
基础软硬件是所有信息技术服务的基础。近年来,在政策鼓励和应用牵引下,国内涌现出一批的从事基础软硬件研发的技术型公司,我国自主产品逐步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转变,基本建立了满足基本应用需求的产业链条。集成厂商和软件开发商已逐步开始兼容自主系统,部分软硬件进入自主研发阶段,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软件领域乘势而起,通过对IT软硬件的重构,建立我国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生态,提升我国信息技术服务“双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实现信创技术群体跃升和融合发展。
从国际情况来看,加强本土信息技术产业扶持成为发展主基调。美国持续通过“实体清单”等手段对我国企业打压,同时借助政策引导,加强本土产业能力建设。欧盟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引导本土产业界加大对信息技术和数据产业的投入创新,同时借助规范市场规则打造新时期欧洲IT产业发展竞争力。
从国内情况来看,“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总体观,实施战略,维护和塑造,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屏障。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重要基础设施重要性,安全发展也贯穿全过程。
危机中寻新机,变局中开新局。在“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指导下,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数字基建、信息消费等需求推动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加速升级将持续为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稳步前行也将为我国数字经济体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