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剑珌,抛光好就易显现玻璃光
玉质硬度虽达摩氏硬度6,但也不耐地底数数千年的化学、物理作用的煎熬,玉质 会松动或起变化,称为「质变」。常见的质变现象有钙化、灰皮、蚀斑、蛀孔、斑晶、饭渗或玉花、扩散赶色⋯⋯。名称虽怪异,若有实物供仔细观察,也不难了解。虽不见得每件古玉器都俱有,但却是判定古玉 器佳证据。
唐代的提油玉鸟
器型、雕工、纹饰都可以透露一些老相。我国制作玉器的历史相当悠长,各时代的风格工艺水平也不同。琢玉工具的不同,雕琢出来的产品自是不同。也老式工匠以老工具,用生命雕琢,才有朴拙扎实的气韵。当今科技工具如电钻、电刀、雷射的仿古产品,乍看华丽有余,但总觉内涵气韵不足。观赏古玉以逻辑思考,有时设想身处不同时空来探索,则对古文明的结晶会更有另一番的体认。
察虫残留物
同上,也会有昆虫的残留物落于古玉的缝隙之中。
古玉“八察”之法不可片面使用,综合运用、谨慎观察,才能让造假仿古之玉无所遁形。
雅赏 雅评
于是,熟便成了我们玩玉人喜欢的感觉,有些和田玉籽料,也能出现熟的感觉,这跟古玉是一样的。和田玉以温润著称,虽然,真正达到羊脂级别的和田玉,少之又少,但并不影响人们对玉质洁净、润泽的追求。
找到了古玉的熟,也就能准确把握古玉的味道与神韵,这是一项技能。看多了真品,体会到了熟,是全新的开始,真正走上鉴玉的道路。
即便是社会劳动生产力再不发达的年代,你不能不惊叹古人对于华丽的追求同样是那样的耐心和那样的虔诚。
简约之美
《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便道出了简约之美的本质。
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明简约之美是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它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厚的美学感悟和艺术积累。这在作为艺术品的古玉身上,同样可以得到验证。
鉴别真伪要客观客观再客观
任何主观推测都是我们判定古玉标准的大敌。出土古玉上没有的形制,我们不能说假;出土古玉没有的工艺,我们不能说假;出土古玉没有的题材我们不能说假,关注公众号:元古玉。而这一切恰恰有可能就是填补了出土古玉的空白。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以今人的思维去置换古人的思维,不能以今人的工艺去推断古人的工艺,不要以为今人做不了的事情,古人就没有办法。尤其是涉及宫廷用玉和工艺,常人容易犯唯心主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