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漏浆。
蜂窝麻面
漏浆、错台
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未湿润,拼缝不严,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2)混凝土离析,浇筑部位缺浆,振捣半径过大或漏振。
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浇筑之前充分湿润;
2)混凝土浇筑应分层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用串筒进行下料;
3)插入式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2,振捣应插入下层砼不得少于50㎜。
结构空洞、露筋
空洞露筋
原因:1)钢筋保护层垫太小,垫块间距过大甚或没有安装;
2)混凝土振捣不均匀,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拉伤。
防治措施:1)浇筑前应严格办理隐蔽手续(垫块的数量、间距、固定的方式、厚度);
2)拆模时间应根据3天或7天的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拆模砼强度要求应达到规范主控项目规定。
混凝土夹渣
夹渣
原因:1)浇筑砼前柱根部、梁、板底部残留杂物未干净;
2)施工缝处理不当。
防治措施:1)梁、板中的杂物采用人工清理然后用水冲洗至柱内根部,柱或墙根部模板开清渣口。
2)施工缝是砼接触处,应先将施工缝处的残留的松散砼凿掉,冲洗干净,保持湿润,然后将同标号的水泥浆刷面再浇筑砼。
麻面出现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硬水泥浆垢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走,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蜂窝出现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
水泥的标号是什么意思
水泥的标号呀,其实就是水泥“强度”有多大的一个强度等级,是反映水泥强度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你想想看,如果水泥“强度”大,那它就能承受更多的压力,对不对?
这个“强度”的大小,就是我们在水泥包装上看到的标号。
它是怎么来的呢?是在水泥加水搅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凝结和硬化,然后我们测试它的抗压强度,这个强度就是水泥的标号啦。
这个标号可不是随便给的,它水泥的标号是根据其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来确定的,这是国际上通用的水泥强度评定方法,就像我们的考试成绩一样,有个等级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