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果油树诞生于几百万年前,是与恐龙同时代的“超级古物种”。一株株的植物熬过了无数天降的劫难依然存活了下来,可见它的坚韧和强悍,所以后世人们称之为“砍不死的树”。现今,山西省乡宁县有一棵树龄超过600年的古树,历经多次雷劈,树干已经炭化,仍枝叶繁茂,开花结果,被当地称为“神木”。
翅果油树由于分布地狭窄,种群数量,零星分布,并且果实结果率低,结构特殊不利于萌芽,再加上人为砍伐,使得翅果油树面临濒危境地,因而在199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植物(批)》中,保护级别为国家Ⅱ级保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定级别为濒危。
翅果油树分布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其特点为夏热少雨,冬春干冷,年平均温约10℃左右,年降水量500~600毫米,无霜期150~190天。土壤为黄粘土或山地褐色土,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多生于阴坡和半阴坡,阳坡亦有分布,往往形成单优种群落,或与其他植物组成群落。
翅果油树具有奇特的生命力,山西省乡宁县人称为“刀砍不死,雷劈不倒”,正因如此,翅果油树才能历经200万年沧海桑田,顽强繁衍至今。山西省乡宁县尚存一棵被称为“神木”的古树,树龄超过600年,遭多次雷击,树干已经碳化,依然生机勃勃、硕果满枝。
翅果油树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是经第四世纪冰川作用后残存下来的中国特有的古生物植物,仅在中国陕西、山西两地有少量分布。
翅果油树是法国人Girald于1899年在陕西省户县劳峪山发现,1905年由德国植物学家Diels确定了拉丁学名,至2013年原发地仍有此树十余株。
花灰绿。色,下垂,芳香,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常1-3(-5)花簇生幼枝叶腋;花梗被星状柔毛,长3-4毫米;萼筒钟状,长5毫米,在子房上骤收缩,裂片近三角形或近披针形,长3.5-4毫米,渐尖或钝尖,内面疏生白色星状柔毛,包围子房的萼管短矩圆形或近球形,被星状绒毛和鳞片,具明显的8肋;雄蕊4,花药椭圆形,长1.6毫米;花柱直立,上部稍弯曲,下部密生绒毛。
翅果油树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其主侧根系都很发达,并有丰富的根瘤固氮菌,因而是一种耐旱能力十分强且耐瘠薄的树种。它所分布的区内年降水量多为450-5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0%。干旱少雨,干燥度为1.6-1.8,年蒸发量为1600-1800毫米,年极端降水量高为750毫米,低为315毫米。
翅果油树是经第四世纪冰川作用后残存下来的中国特有的古生物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并编入世界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国盟ⅣCN植物红皮书。全球翅果油树的天然林只存活于山西乡宁县等小部分地区,是稀有植物。山西省林业厅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将翅果油树、水曲柳、臭冷杉、南方红豆杉、核桃楸、铁木、匙叶栎、脱皮榆等植物定为濒危物种,并予以特殊保护。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划定物种自然保护区、优良种源区,建立树种基因库、采种、良种和良繁基地,进行原地、异地和离体等多种形式的保存和开发利用。特别是山西省在翅果油树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