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玻璃是透明的,可见光穿透过来,让玻璃内侧实现照明或其他用途。为了避免太阳光线太强烈,为了避免日光中紫外线等对人身的伤害,通过技术手段,在玻璃上镀膜,人类创造出了防紫外的变色眼镜,减少红外线和太阳辐射能进入建筑物的低辐射LOW-E玻璃。但这些,都是被动的,或者说是不可调节的。
电致变色技术与玻璃相结合,即电致变色玻璃,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实现对光透过或吸收的主动调控性,从而选择性的吸收或反射外界热辐射和阻止室内热量散失,达到降低温控能耗的目的,同时提高室内光线的舒适度。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中应用多的是WO3,典型的结构为ITO|WO3|LiNbO3|V2O5|In2O3 。玻璃的电极使用透明导电材料,其中ITO膜应用多。
使用了善仁低温银浆的电致发光玻璃在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可通过感应光线变化获得指令使车用后视镜镜片瞬间实现反射率下降,从而达到防眩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