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特性
1.符合性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欲有效开展质量管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的高管理者对依据ISO9001国际标准设计、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决策负责,对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提供适宜的资源负责;管理者代表和质量职能部门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建立和运行负直接责任。
2.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因此,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不同的特点。
3.系统性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质量管理体系是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组合体,包括:①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及其协调的关系;②程序——规定到位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过程运行和进行活动的依据;③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其所需请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④资源——必需、充分且适宜的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料件、能源、技术和方法。
4.全面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
5.预防性
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
6.动态性
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
7.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所需求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
质量管理体系应佳化 ,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佳化。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精神,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它要求组织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以改善产品的特性和提高用于生产或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改进措施可以是日常的改进活动,也可以是较重大的改进项目。组织应对以下5项活动进行策划和管理,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a) 评审质量方针:组织可通过更新和实施新的质量方针来激励员工不断努力,营造一个不断改进的气氛与环境;
b) 评审质量目标,明确改进方向;
c) 对现有过程的状况(包括已发生的和潜在的不合格),进行数据分析和内部审核分析,确定改进的方案,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
d)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其他适用的措施,实现持续改进;
e) 组织管理评审。
体系的维护始终是遵循"PDCA”运行模式的。
方审核又称内部审核,用于内部的目的,由组织自已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质量体系认证审核。
内部审核的作用如下:
(1)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评程序和管理体系及相应法规的要求。
(2)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否持续有效地实施和保持。
(3)对管理者的决策、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自身的规定、合同的要求等评价其有效性和效率。
(4)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为持续改进提供信息。
(5)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持续的顾客满意以及满足法规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对于内审,组织应编制相应的程序文件,应包括对审核方案的策划、审核员的要求、实施审核、确保审核立性、记录结果和向管理者报告事项活动的职责和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记录和报告等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方审核是由组织的顾客或由其他人以顾客的名义进行。
第二方审核的作用:
(1)当有建立合同关系的意向时,对供方进行初步评价。
(2)在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验证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
(3)作为制定和调整合格供方的名单的依据之一。
(4)沟通供需双方对质量要求的共识。
第三方审核是由外部立的审核服务组织进行。这类组织通常是经认可的,提供符合(如:ISO9001)要求的认证或注册。
第三方审核的作用:
(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确定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实现规定质量目标的有效性。
(3)确定受审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能被认证/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