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对报废汽车的回收率尚处于较低水平。绝大多数报废汽车流入黑市回收,经过非法改造后直接在三、四线城市销售。还有一部分报废汽车的处理方式是经过地下拆解后,将部分零部件直接翻新再销售,这样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造成交通安全隐患。更关键的是,这种做法的实际回收利用率还不到40%。可以看到,构建规范的报废汽车回收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为此,通知对报废汽车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报废汽车拆解产物进行规模化、规范化及高值化利用,并开展绿色选材、推行绿色采购、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强化绿色生产等系列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关键零部件溯源、制定相关维修、拆解手册,通过信息化平台定期收集报送信息,支持试点考核评估。
可喜的是,为了提高报废汽车利用率,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提前布局。
据了解,本次试点期限为2年,凡是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的汽车产品均包含在试点范围之内,以汽车生产企业为主体进行申报,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与其关联企业结合优势联合申报,或与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等联合申报,实现资源共享。
相信,随着的强化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落实,将有助于报废车辆回归正规渠道。而随着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政策的落地,我国在报废汽车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也将愈加完善。
报废封闭车回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环保性:报废封闭车回收对环境影响较小。这些车辆经过处理可以有效地处理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资源再利用:报废封闭车回收可以从废弃车辆中回收利用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和材料。通过拆解和处理废弃车辆,可以降低对原材料的需求,节约资源。
3. 经济效益:回收封闭车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废弃车辆的回收和处理产业链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相关服务和产品。此外,通过回收废弃车辆中的有价值物质,如金属和塑料,还可以获得经济收益。
4. 安全性:报废封闭车回收是一个经过规范化和化处理的过程。回收单位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处理过程安全可靠,减少潜在风险。
5. 法律合规:废弃封闭车回收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回收单位符合相关环保和汽车回收管理的法规要求,确保合规运营。
总体来说,报废封闭车回收的特点是环保、资源再利用、经济效益、安全性和法律合规。这些特点使得封闭车回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积影响。
按中国汽车回收的标准,属下列情况之一的报废车应当被回收:
1、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和矿山作业车累计行驶30万千米,重、中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累计行驶40万千米,特大、大、中和轻、微型客车(含越野型)及轿车累计行驶50万千米,其他车辆累计行驶45万千米;
2、各类出租汽车使用8年;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和带拖挂的载货汽年、矿山作业车使用8年,允许办理长不超过4年延缓报废,延缓期间每年检验2次;其他辆使用10年,允许办理长不超过5年延缓报废,延缓期间每年检验2次;从事营运性运输的各种客车使用年限为10年,允许延缓4年报废,延缓期间每年检验4次(每3个月检验一次);考虑到家庭轿车的发展,对于9座(含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含越野型)使用15年,旅游载客汽车和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上述车辆达到报废年限后需继续使用的,依据国家机动车安全、污染物排放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检验,检验合理后可延长使用年限,但旅游载客汽车和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可延长使用年限长不超过10年,延长连用期间按规定增加检验次数,一个检验周期内连续三次检验不合格的应报废。
3、因各种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或技术状况低劣无法修复的;
4、车型淘汰,已无配件来源的;
5、汽车经长期使用,耗油量超过国家定型车出厂标准规定值15%的;
6、经修理和调整仍达不到国家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
7、经修理和调整或采用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后,排放污染物仍超过国家规定的汽车排放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