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以下是中国各个时期的佛像特征:
十六国(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
这一时期遗留的多为金铜佛像,且大多是青铜佛像。
先把四面的泥堆好,由简而繁,逐步深入。步要注意每个角度的整体效果。第二步要分析形体结构是否准确,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否统一和谐。第三步着重形象的细致刻画,直到完成。泥塑因受气候影响易裂变形,难以保存,故泥塑完成后一般要翻成石膏像。就成为一件作品。我们接触到的雕塑作品,大都是石膏做成的,往往喷上各种颜色,使它产生青铜、木材、石头等等的质感。
木雕刀
一般由刀头、刀把和铁箍构成,依刃口形状分平口、斜刃、三角和圆口刀 4 种,按颈状分有曲颈 、直颈两种 ,每一类又各有大、中 、小 3 号。
弓把
为塑用卡钳 。可测量距离,有两个可开合的象牙形卡脚,也可随时改变卡脚的弯度。
比例弓把
是雕塑放大用的度量工具。
唐代规模大、艺术特点明显的石窟,首推敦煌。可惜的是很多地区的石窟雕塑在旧社会被盗劫几近掠空,现都被收藏在欧美各大博物馆。如陕西境内的唐代石窟。有太原附近的天龙山石窟,现在仅存14窟。从其中一件跌坐菩萨残体来看,中国古代雕塑家已的掌握了人体比例及结构,衣褶、饰物的写实雕凿能力也十分高超。
中国古代石雕佛像可以影响人的观念,石雕佛像的神奇力量就在于此。石雕佛像是供人们拜祭的大型佛像,因此建造古代石雕佛像需要用大理石的石材,经久不衰,不易风化,耐腐蚀,保存时间长等特点。佛教徒修佛法的方法之一叫做观佛,观佛不仅仅是看石雕佛像,还要沉思默想,通过观佛想象佛的崇高,就可以缩短与佛的距离,观佛有助于净化自己的心灵,人们在物质生活有保障之后,会转向更高的精神追求,促进中国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