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类主要使用自然火光照明,然后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逐渐进步,出现了固定的照明工具——灯具。据史料记载,中国早的灯具出现在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但生产粗糙,形状不固定。考古学发现,春秋时期的灯具是固定的。
宫廷多采用精美异常的青铜灯具,上面刻有官营作坊“中尚方造”、“少府造”字样。秦汉是中国古代照明设施发展史上的个繁荣时期。但由于青铜灯制造材料价值高,生产量有限,适用范围于宫廷。普通人经常使用陶瓷灯,简单粗糙,强调实用性,在贫困家庭和偏远地区也保留了火池这种更原始的照明和加热方式。
确切地说,它应该被称为“蜡烛”,因为没有“蜡”,这与目前蜡烛的形状不同。但至少在汉代以前,灯具燃料主要是动物油。东汉王福在《潜夫论》中提出,灯具的燃料包括蜡和脂肪。南越王赵佗曾向汉代高祖刘邦赠送五斛石蜜和200支蜜烛作为灯具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