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餐企内部培训与发掘主要依赖口口相传,缺乏统一标准。例如,在店长培训方面,主要通过师傅口教手传,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大多数店门的管理、甚至产品都未能形成统一。即便是经过培训后的店长,也缺乏统一的结果检验标准,培训无法形成闭环。此外,总部经常进行产品、标准的迭代,而没经过培训就上岗的店长往往不熟悉流程,管理的门店无法时间跟进,导致业务跟不上,营业额和品牌形象也受损。
这实质上也解决了餐企另一个大难题,即如何客观地评价、识别一个好店长。检验店长水平,更多是依赖督导的主观判断。“这样会带来一些问题”,杨小龙向红餐网举例,比如某一家门店的业绩常年不理想,但督导巡查时发现店长态度非常好、工作也特别努力,所以人为主观觉得门店业绩不理想可能更多在于其它的外部因素,对于店长的评价也就具有片面性。
据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9月中旬,火锅企业注册量达50762家,处于密集开店状态。不仅需求端的火热,从商业模式来看,相比于其他餐饮类别,火锅更容易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这也是为什么火锅行业能吸引大量资本和新晋品牌纷至沓来的原因。火锅市场持续分化,肥肠火锅、台式火锅、泰式火锅……各种新式火锅层出不穷,大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意味。相比较毛肚火锅、鸡鸭鱼火锅等,卤味火锅从诞生就自带网红属性,本就有强大的流量池效应,加上高性价比的打法,以其“卤味+市井风+川渝火锅”的风格在全国遍地开花。
服务,是餐饮要义,随着大众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线下线上结合的多元服务,也渐成趋势。像今年的春节档,餐饮行业表现抢眼,有关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餐饮堂食消费同比增长15.4%,店均消费增长10.8%;北京、上海、济南等地,年夜饭预订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为满足顾客在家消费的需求,一些餐饮企业还推出送餐到家、大厨上门等服务。
如今,“线上下单,线下消费”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这也倒逼火锅餐厅借助社交平台、订餐平台,甚至短视频和各类种草平台的力量,销售产品和打造品牌。线下的口碑裂变,带动销售直线型上涨,而线上的口碑裂变,则是级数型增长,像朱光玉、楠火锅、七七地摊火锅,都是线上高手。抓住线上,再结合线下,你会发现更多盈利点。
健康消费将成为2023年的消费主流,在火锅行业,“鲜”能体现健康、绿色的力量,火锅老板不妨多在此处下功夫,在2023,大众对场景的要求会变得更高,火锅老板们可将地方举措与火锅餐厅有机结合,顺势而为,将火锅店纳入到新场景中去;另外,本地特色也将在2023大行其道,如何更好体现“饮食本地化”,需要深入思考。如,装修场景、产品、服务、仪式、服饰、话术等等,都是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