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看施釉。
瓷器的施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北宋之前,所用的釉是石灰釉。这种釉与胎面的粘着力不强,因此,施釉较薄,有流淌,还易剥落,这也是鉴识的一个要点。
而唐代的釉色是流淌状,色与色之间因为流淌而产生的交融,此外唐瓷一般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细小的开片,但这种开片不太明显,如在一米开外就可见到,那么,这就是个仿品;南宋以后,改施石灰碱釉。
如哥窑、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等的器物釉色就显得肥厚滋润,放大镜下还可见到未熔的石英颗粒。上述这些都是通过观察釉面所提供的鉴识依据。
要看器物中真正的老气。
传世品上应有使用和存放的痕迹,应有因岁月而留下的痕迹;出土器上应有土气侵入的痕迹。这些痕迹,表现在器物上,一个就是因为空气的氧化和长期存放在空间而形成的包浆,俗称“水头”。
而新器的青花上是没有水头的。老的传世品一定会有一些使用过的痕迹,有揩拭痕、擦伤痕等等。这种痕迹没有规则,是在岁月的流逝中自然留下的,和现代新品用人工做出使用痕不同,人工做的有规律性,比较生硬,仔细观察,可以区别。
另外,涂锌件因气泡大量破裂,造成釉面出现流动,放大镜下可见弯曲的水波纹。
总之,凡是老的东西,必定有真正的老气留存;凡找不到一点老气的器物,必定是新物无疑
瓷器鉴定真知堂上古史研究:瓷器鉴定,有眼学和科学之分。近,老化痕迹鉴定(又称死亡气泡鉴定)这种鉴定法,在收藏圈里颇为流行。那么,什么是老化痕迹鉴定,它的原理是什么?这种方法是否科学?科学的瓷器鉴定方法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收藏家们都很关注。跟随真知堂去看看这些问题的答案吧。本文配图,均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真品,值得收藏家收藏起来慢慢看。
瓷器鉴定真知堂:瓷器的老化痕迹鉴定法,属于眼学和科学之间。它牵涉到一门学科-痕迹学。
瓷器鉴定真知堂:
理论上讲,从瓷器被人类生产出来后,就会投入使用过程。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瓷器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擦洗,移动,把玩,风吹日晒的过程,时间久了,就会在瓷器上产生因这些行为造成的磨损痕迹。
也就是说,一件瓷器从刚出窑的新瓷器到变成老瓷器的过程中,会因为人类的各种活动产生相关的痕迹。而瓷器的老化痕迹鉴定法,就是对
瓷器自然老化痕迹的微观鉴定。
其推定可靠的前提是,陶瓷器在出窑后,会发生釉面和胎质的自然老化。而根据这些微观(放大镜或显微镜)现象得出的陶瓷器鉴定结论的方法,就被陶瓷圈里称之为老化痕迹鉴定法。
可惜的是,这种工作量太大,成本过高,绝非非机构或者某个博物馆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
通常情况下,在古陶瓷的胎、釉显微结构观察中,一般可观察到瓷胎中的主要物相为石英、长石、云母、莫来石、铁钛矿物和少量的其他矿物,还有少量的玻璃相。在釉中,除了大部分的玻璃相外,通常还有少量的残留石英、气泡,而在某些种类的古陶瓷釉中还存在一些析晶(如铁的氧化物析晶、钙长石析晶等)。
可望而不可即的瓷器胎釉成分分析鉴定法,我们接触不到,那么坊间流传的所谓死亡气泡鉴定法又是怎么回事呢?它管用吗?
科学的胎釉成分分析鉴定法其实并不是坊间的所谓老化痕迹鉴定法。而所谓的老化痕迹鉴定法,主要指的是所谓死亡气泡鉴定法。
根据这个民间的,鉴定瓷器不需要看窑口,看纹饰,只需要拿着放大镜找釉里的所谓死亡气泡。很多朋友对于瓷器釉里的气泡分析图片津津乐道,甚至出现很多教师,教你什么样的气泡是老瓷器,什么样的气泡是新瓷器。诸如此类。
那么,瓷器鉴定看气泡有用吗?
真知堂的答案是,对于藏品,基本没有用。
要搞清楚所谓死亡气泡鉴定法是否有用,要明白瓷器釉里的气泡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