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袁大头”逐渐得到收藏市场的认可,因此不乏众多造假者为追逐利益伪造或仿造“袁大头”,不少收藏者不小心就为了“袁大头”而稀里糊涂成了“冤大头”。原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姚朔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鉴别“袁大头”真伪的技巧:
种方法是“敲”
拿两块银币,用双手的指尖各托住一枚银币的中心,慢慢靠拢,当两枚银币重合大约四分之一的位置时,使得两枚银币轻轻地磕彼此的边缘,真币发出的声音清脆,伪币声音听来发木。
第二种方法是“吹”
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住银元的正中心,猛地吹银元的竖边,迅速放到耳朵边听,真的成色好的银币尾音悠长而清亮,而其他金属或非纯银的不会有这样的尾音,比如市场常见的灌铅银币几乎不响,因为铅比较重比较软,不容易震动发音。现在的伪造者大多借用电脑制版,以合金材质冒充银子,其色、文图几可乱真,但终因不是银,其发音尖长,内行人一辨别就知真伪。
第三种方法是“称”
真币一般足重,经过流通损耗也在26克左右,其色润泽柔白、音色柔长、文图、包浆自然;伪币一般不足重,或加大加厚导致超重,且颜色灰暗。
第四种方法是用化学分析(慎用,容易造成包浆破坏)
在没有图案的地方,点一小滴硝酸,立刻会看到硝酸与银币中的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土黄色的硝酸银等其它金属的化合沉淀物。然后用布类的软性材料擦去化学反应沉淀物,你仍然会看到银白色的表面,这种实验不会伤害银币的整体结构,简单易行。因为金属币的金属成分的构成不纯,其化学反应物的颜色变化也较大,如果是假币,可通过化学反应物的颜色,来判断出银币的真伪。
袁大头
例如:1,铜胎镀银 币的微米镀银层很快的会和硝酸进行化学反应,然后,再与铜基材料继续进行化学反应,终的化学反应完成后,会呈现出浅绿色的硝酸银与硝酸铜等金属的混合沉淀物。擦净化学反应后的部位颜色,其不再是银白色,而是浅黄色的铜基材质。
2,合金材料银币 不含银的合金材料假银币,用硝酸化学分析后,其沉淀物的颜色为浑浊的白灰色物质。
3,如果用锡与铅材料制造的假银币,其硝酸锡和硝酸铅等金属的化学反应物为白灰色的沉淀物质。
通过化学反应物的颜色,就能够判别出银币的真假。其他材料的假银币可用上述的三种方法进行验证。
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没有变异,背图嘉禾亦规范。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档(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档)。另外有几种铸量较少的版别,主要区别是在“造”字的书写上不同:
1.“造”字的第四笔向下伸出,形成了“牛”字,但与下面的“口”字不相连,故称“牛”字版。
2.有的“牛”字与“口”字相连,故称连口版。
3.“造”字中的“口”字少了上横一笔,形成缺口,称缺口版。
4.“造”字中的“口”字很扁,“口”字中看不见中孔,称无口心版。
此外还有横点年版、竖点年版、草头华版、T点年版、左芒勾版、孕六珠版、双孕六珠版、结上点版、结内点版、两芒弯勾版等等。
老银元作为收藏市场好的抗跌保值品种之一,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基本是无风险的,短期内的价格动荡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它越来越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按照家庭投资比例配置,适当入手部分老银元,还是很有意义的。
民国三年袁大头加盖“苏维埃”戳记版该币为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发行,早关于加印“苏维埃”三字的记载是在1932年12月19日,湘鄂西省委关于湘鄂西具体情形的报告中提到的,该报告称:“有一时期将现洋上面打印“苏维埃”三字,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宣传,而是为了阻止现金出境。”而国民党曾将不少盖有‘苏维埃’的银元回炉重铸,因此盖有‘苏维埃’戳的‘袁大头’并不多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袁世凯银元的发行是我国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一方面离不开当时的发行背景。为了解决当时社会的货币问题,中国封建制度刚被推翻,流通市场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货币,市场显得混乱而繁琐,袁世凯银元的出现解决了所有的困难,在短时间内稳定了社会经济,起到不可忽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