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据说源于《诗经》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也有人说是因为“柳”和“留”谐音,表示挽留惜别之意。因柳树这一文化内涵,古代民间就形成了折柳送别、折柳寄远的风俗。许多古诗对此有细述。古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东去的人多到此惜别,折柳枝赠别亲友。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杨柳常作为柔美的象征。古代人认为柳属于“阴类”,而满族更是明确地以柳叶来代表女人,把柳树作为始母神虔诚供奉。在我国的语言文字里,柳多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如把女子的细腰称作“柳腰”、女子的秀眉称作“柳眉”等。这在古典诗词里描述颇多,如中唐诗人韩屋“柳腰莲脸本忘情”、晚唐诗人白居易“芙蓉如面柳如眉”等。
春天,柳树立在小河边。在春风的吹拂下,枝条随风飘动。有的枝条垂在清流澈的河面上看自己的模样,好像在梳理枝条;有的枝条钻进长长的小河里,好像在不作地品尝着河水的味道;又好像在跟河里的小鱼儿们捉迷藏;还像在观看水里的美景;更像在洗刷着柔软的枝条。
经济价值 因为柳树本身树皮方面比较具有感觉,在材质方面可以做一些器具,或者是造纸的原料,同样柳絮也可以去做枕头和椅垫儿,多种不同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经济方面的价值。柳条枝可以编提篮,还有台框,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一些作用,木材色白,而且韧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