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习性
常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边或溪边。
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和干燥,年平均温度13℃~17℃之间、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生长。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在石灰岩风化的钙质土壤和板页岩形成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但在土壤肥力较差的粗沙土、石砾土、干燥瘠薄的薄层石质山地,都生长不良。萌芽率强,较耐水湿,在湿润的河滩沙地、河湖堤岸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渠道埂边生长都较旺盛。现引种栽培区域已扩大到北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地区及干热河谷地带。
经济价值
木材可制家具及造纸原料。果实含脂肪油19.53%,可榨油,出油率16%,供工业用。[2]其木材轻软适于做造纸原料、胶合板、火柴、牙签、包装箱、绘图板、室内装修、日常用具等。
观赏价值
喜树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优良的行道树和庭荫树,喜树的树干挺直,生长迅速,可种为庭园树或行道树。
喜树除了道旁景观树木,大的优点是本身分泌一种生物碱,据科学研究,具有、清热杀虫的功能(中国医药网),临床多提取喜树碱,可治疗多种癌变,还可外用治疗牛皮癣,因而是一种药用价值的树木。由于喜树的药用价值,使得人们乱采乱挖,再加上环境变化,喜树的数量急剧减少,为此,在1999年颁布的《国家保护植物名录》(批)中,喜树被列为保护,级别为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