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危险废物属于固体废物的一部分(换言之,某种物质如果不属于固体废物,那么该物质肯定不属于危险废物);二是危险废物具有危险特性,危险废物的特性常见有五种,分别为毒性(包括浸出毒性、急性毒性、生物毒性等)、腐蚀性、易燃性、感染性、化学反应性,具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HW12 染料、涂料废物危废处置、处理
2-013-12
油漆、油墨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含颜料、油墨的废物
900-251-12
使用油漆(不包括水性漆)、进行阻挡层涂敷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900-299-12
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变质、不合格、淘汰、伪劣的油墨、染料、颜料、油漆
填埋法
土地填埋是终处置危险废物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包括场地选择、填埋场设计、施工填埋操作、环境保护及监测、场地利用等几方面。其实质是将危险废物铺成一定厚度的薄层,加以压实,并覆盖土壤。这种处理技术在国内外得到普遍应用。土地填埋法通常又分为卫生土地填埋和安全土地填埋。
1、卫生土地填埋
卫生土地填埋是处置一般固体废物,而不会对公众健康及环境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处置城市垃圾。
2、安全土地填埋
安全土地填埋是一种改进的卫生填埋方法,也称为安全化学土地填埋。安全土地填埋主要用来处置危险废物。因此,对场地的建造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如衬里的渗透系数要小于10-8cm/s,浸出液要加以收集和处理,地面迳流要加以控制,还要考虑对产生的气体的控制和处理等。 此外,还有一种土地填埋处理方法,即浅地层埋藏法。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处置低放射性废物。
土地填埋法与其他处置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是:此法为一种完全的、终的处置方法,若有合适的土地可供利用,此法为经济;它不受废物的种类限制,且适合于处理大量的废物;填埋后的土地可重新用作停车场、游乐场、高尔夫球场等。缺点是:填埋场远离居民区;回复的填埋场将因沉降而需要不断地维修;填埋在地下的危险废物,通过分解可能会产生易燃、易爆或毒性气体,需加以控制和处理等。
焚烧法
焚烧法是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过程。通过焚烧可以使可燃性的危险废物氧化分解,达到减少容积,去除毒性,回收能量及副产品的目的。
危险废物处理被更多的行业所关注,但是在危险废物处理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具体有哪些责任和要求呢?
1、贯彻执行国家、上级有关部门及公司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法律、政策和制度,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2、组织制定、修订并完善本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各项环境保护制度,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参加本单位建设项目的安全"三同时"监督,使其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要求。
4、深入现场对各种直接作业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并协助解决有关安全问题,纠正作业,检查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遇有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令其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关。
5、负责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规定和技术知识的宣传教育,检查监督执行情况,搞好环境保护,实现文明生产。
危险废物处置工艺适用分析及应用
1、毒废物:
1)对于含有、有机磷化合物等高毒、剧毒类物质的废物,由于其对社会、人类具有危害,为使其得到安全处理,采取单接收、储存后,采用门禁系统进行管理和;因此,可采取与焚烧类废物一起焚烧处理,也可经后进行固化和安全填埋;
2)表面处理的含氰废物中往往同时含有重金属,采用焚烧方式既消耗助燃燃料又增加废气处理难度,对此可采用处理,加入药剂分解后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后,再送安全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对有机、有机磷化物废物及其清洗废水或包装物则可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但需对焚烧废物中含量和焚烧温度加以控制,以确保安全和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2、含重金属类废物:为避免此类废物在终处置过程中和处置后发生流失,产生二次污染现象,在终处置前需采取稳定化/固化或焚烧方法进行处理。由于此类废物大部分不含或含量较少,通常情况下其热值很低,在焚烧过程中不仅需消耗大量燃料,而且有些低熔属还会气化进入烟气,增加烟气处理成本。因此,对这部分废物采用先加入稳定化药剂对其进行稳定,再进行固化的方式处理,后送安全填埋场填埋。
3、酸、碱类废物:
1)浓度不高且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先采用简便、易行的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法进行化学预处理,再对过滤出的渣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后进行安全填埋,预处理后的废液作为固化用水和焚烧烟气的冷却水使用;
2)当酸、碱类废物中废酸浓度较高时,中和沉淀消耗的药剂量大,产生的渣进入填埋系统占用填埋空间较大,此时的废酸则可利用焚烧余热进行蒸馏浓缩、回收利用。
4、固态污泥、保温材料类:可采用焚烧、固化、直接填埋方式处置。由于此类废物含量较少或不含,其热值较低,为节省运行费用,当其符合安全填埋场进场要求时,采用直接进入安全填埋场填埋方式;当其不符合进场要求时,先对其稳定化/固化处理后再进行安全填埋。
5、其它类废物:对于大部分热值较高(12~21MJ/kg)的废物,以及从安全、经济角度不适用其它方法处理的废物,可采取焚烧方法处理。如:含废物、染料涂料废物、有机渣、废、废试剂等。
危险废物处置的“三不”原则
(1)不影响产品质量
通过检测、计算、加入速度的控制进入熟料中的“不需要”的元素含量在可容纳量以内。
(2)不危及人员设备安全
由于危废的理化特,对于高挥发、闪燃、易爆、黏连强不易输送的废物要有保障措施,安全入窑。
(3)不造成新的环境风险
要保障贮存转运过程及尾气排放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危险废物处置检测
(1)准入检测
对于处置的危险废物要基于原则,结合设备及设施现状进行风险评估。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特征污染物、元素含量(常规元素和重金属)、水分、灰分和发热量。
(2)过程检测
检测内容包括作业环境的有害气体浓度,入窑物料有害元素富集循环倍率,窑尾回灰中重金属含量,熟料成分及率值。
(3)效果检测
主要包括产品检测和尾气检测。产品主要检测有害元素含量、重金属含量及固化率,尾气主要检测、VOC、重金属Hg逃逸等。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范化。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面临的环境风险配备应急物资,设立柜贮存,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危险废物转移处置工作指引:危险废物产生单位针对本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按照相关要求登录广东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注册本企业的登录账号,然后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和办理危险废物转移。
危险废物多具有双重性,同一物质在特定环境下是危险废物,而在另一环境下可作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置可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危废的资源化处置方式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效解决了危废处理能力不足与资源短缺的难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所以,资源化必将是危废处理行业倡导的处置方式。
处理工艺体系
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类。其中许多方法与化工生产是通用的。
对于固体废物(废渣),常见的物理法处理工艺包括:压实、破碎、分选。
对于液态废物(废液),常见的物理法处理工艺包括:沉降、气浮、离心、过滤、蒸馏等,而吹脱、微滤、超滤、纳滤等工艺则较少采用。
常用于废渣的物理化学法处理工艺包括:热处理(焚烧、热解)、固化/稳定化。
常用于废液的物理化学法处理工艺包括:混凝、化学沉淀、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离子交换、焚烧等,而置换、电解、萃取、电渗析、反渗透、光分解等工艺则较少采用。
生物法只适用有机废物,其中用于有机固体废物的包括:堆肥法和厌氧发酵法,用于有机废液的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