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益处:有利于促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改善环境绩效;有利于组织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能源管理绩效评价,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结果不清楚等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体系结构提供保障,增强能源安全性。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09年3月11日发布,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财政部等十二部委联合下发的《万家企业低碳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万家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建立健源管理体系。鼓励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2012年,已经将电子电器行业列入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范围。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和系统用能方式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能源供给共有5个业务范围,包括煤炭,油、气,电力,热力,以及其他(地热、分布式能源、余热)等。能源需求共有10个业务范围,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筑材料,纺织,造纸,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其它。
企业根据ISO 50001标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取得认证,可获得的以下益处: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为低碳经济、绿色生活做贡献;有助于能源综合利用,降低生产(服务)经营成本;有助于争取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政策补贴。
范围应该是在界定的 能源管理体系边界内,与 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活动、设施、过程和决策。该范围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多场所组织、或组织的某一个场所、或一个场所的一部分或几部分,例如建筑物、设施或过程。在界定边界时,组织不应排除能源种类。 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应该是特定场所的 能源管理控制下的具体活动。 能源管理体系范围的表达形式可以是:××产品的××、××过程所涉及的 能源管理活动。
能源管理体系是依据GB/T23331-2012/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实施系统化跟踪、分析和优化企业用能环节,为企业能源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对能源管理、用能全过程的控制和整体能源绩效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