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个社会。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积累,传说逐步变为现实,夏代文化正在不断揭示出来。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商代已出现了我国早的俏色玉器--玉鳖。令人叹服和为成功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此外玉匠还运用双线并列的阴刻线条(俗称双勾线),有意识地将一条阳纹呈现在两条阴线中间,使阴阳线同时发挥刚劲有力的作用,而把整个图案变化得曲尽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阴线的单调感,又增强了图案花纹线条的立体感。
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进行鉴别:
,当你在眼花缭乱的玉器摊上挑选玉器而无法分辨真假时,可以就地取材,将一滴水滴在玉器上。如果水滴成露珠状久不散开,就证明是真玉;如果水滴一下子就消失掉,那么就说明是次品或者假货。
第二,感知。挑选玉器时,可以用手来回触摸,如果感觉到一种冰凉润滑感,则有可能是真玉,因为真玉具备这一秉性。
第三,把所看中的玉器拿起,朝向光明处看,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说明是真玉。
第四,如果玉器商贩允许,可以用舌尖舐。真玉有涩感,假玉没有这一秉性。
第五,如果你在非正规玉器市场上挑选玉器,好是带上放大镜。因为用放大镜可以分辨出玉器的好劣。一般情况下,把玉器放在放大镜下看,如果是真玉,少裂痕或者无裂痕的为好玉。如果裂痕很多或者很大,则证明是劣货。
保存方法
1、勿与硬物撞碰。玉器受碰撞后很容易破裂,有时肉眼虽看不出裂纹,但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损坏,产生了暗裂纹,天长日久就会显露出来,大大损害其性和收藏价值。
2、尽可能避免沾染灰尘、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着于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净。
3.玉石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好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碰伤。
4、避免与香水、化学药剂、肥皂或人体汗液接触。因为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后,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来的鲜艳色度。尤其是白玉-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佩带之后要用柔弱的布擦净。
5、勿置阳光长期直射。玉器阳光暴晒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玉器纹饰
玉器上的纹饰丰富多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折线纹:阴刻直线,折回,主要作为动物身上的装饰。
重环纹:以两条阴线琢出环纹,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对角方格纹:以双阴线琢刻方格,相邻两格对角线相连,等距连续排列,主要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双连弦纹:以单阴线琢刻的人字形连弧短线,饰于龙身及首角上。
三角纹:以阴线琢刻出三角,多见于龙身,玉璜及器物柄部。
兽角纹:主要是龙角、牛角和羊角三种。
臣字眼:似古文“臣”字,故名。饰于鸟兽之眼,动物装饰中常见。
蘑菇形角:先秦玉器的龙纹,龙角有一圆球状装饰,似未开的蘑菇,故名。
兽面纹:玉器上的兽面纹有龙、牛、羊等,也有未知的动物、纹饰多采用阴刻线或挤压法琢出的直线及折线构成。
螭纹: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卷尾,螭屈,螭纹流行于春秋战国的玉器上,至宋代头部结构变化,嘴部较方、细长,眼较大,细身,肥臀,明清仍见有。
龙纹:龙纹是历代玉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早见于红山文化。一般为蛇身,或素身,或饰有鳞纹,有的有足,有的无足。
鸟纹:一般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鸟尾有孔雀尾或卷草式,眼部表现有臣子形、三角眼及单凤眼等。
云纹:玉器上的云纹形式很多,有单岐云,由云头、云尾两部分组成;有双岐云,云头部分分叉;有三岐云,云头部分分为三朵小卷云;还有灵芝云等。
谷纹:为圆形凸起的小谷粒,有的呈螺旋状,是历代玉器的主要辅纹之一。
“黄金有价玉无价”。我国自古就是“玉”的国度,曾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玉器制品,有着灿烂的玉文化。国人素有崇玉、礼玉、珍玉、爱玉、佩玉、藏玉的情结。那些制作精细工巧、材质温润坚硬的各朝古玉一直是人们祭祀礼神、美化修身、权利、等级、身份、财富等的象征,成为历代王朝上层社会和世俗百姓共同的喜爱与追觅的对象。古玉有着易收藏、好保存、便于把玩、可传承的特性,爱玉之风绵绵数千年,如今人们顺势而起,承袭古风,雅玩聚赏。不论是古玉还是新玉,现在的收藏热已成为我国国人暨字画、瓷器收藏之外大的收藏种类,这种盈利高、风险小的投资方式正被人们普遍认同。根据各大拍卖行的玉器拍卖情况,全年玉器拍卖市场的分区性特别明显,明显区别有高古玉、唐宋元明清玉器和现代玉器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各自争芳斗艳,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