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铣镗床回收主要加工各种型面的大型、超大型零件,其工艺特点是配有大型落地式平台(工作台尺寸不受限),可加工超长、超宽的零件。同时,还可配备回转式工作台,即能作回转分度,还可作径向直线运动,通过分度完成对零件的多序加工,大大提高了工艺范围。现在,意大利Pama(帕玛)公司生产的落地式铣镗床配备了倾斜式可调角度的工作台,进一步拓宽了加工范围。而大功率、切削是落地式铣镗床的一大加工优势,高速、高精的技术要求越来越影响着落地式铣镗床的技术发展,是提高落地式铣镗床工艺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落地式铣镗床正在改变单一的大功率、切削,而更多地融入高速、高精的工艺技术内涵。现在,滑枕式结构成已为高速铣镗加工的主要结构型式,滑枕截面大,刚性高,高速运行稳定性好,便于装卡各种铣头附件以实现高速加工。
二手数控折弯机回收再使用,还是在欧共体机电产品的CE中都是属于强制性执行的重要内容。对“人员和财产的安全性,控制响应的同步性及维护的便利性”明确“不宜以上述基本要素来获取。”(IEC204.1,GB5226.1)但在实际维修改造工作中,仍然有以下现象出现:
现象1:电气柜防护等级不够
我们曾经受人委托对武汉折弯机回收进行改造后的验收,该设备的电气柜为一人多高(约1800MM)单门宽约800mm,没有门开关。不使用工具既可将电柜门打开,进入电柜内部。电柜内器件的防护等级为IP1.1。显然该设备的电气柜结构违反了GB/T5226.1─6.2.1中的下述规定:“只有在下列的一种条件下才允许开启护壳(即开门、罩、盖板等):a)使用钥匙或工具由熟练机械人员或见习员开启护壳,操作时可能不适宜开电气设备。
b)开启护壳之前先切断其带电部件;这个要求可由门与切断开关(如电源切断开关)的连锁机构来实现,使得只有在切断开关开后才能打开门,以及把门关闭后才能接通开关。c)只有当带电件直接触电的防护等级至少为IP2X或IPXXB时(见IEC529),才允许不用钥匙或工具和不切断带电部件去开启护壳。”金属加工,内容不错,值得关注。因此,该设备电柜的防护等级远未达到“只能允许熟练技术人员进入,并遵守要求(IEC364─4─41IEC─4─47IEC439─1)。”由此埋下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数控折弯机机床等设备的电气柜通风,在“正压”方式,在一些机床改造中却没有实现。我们曾遇到一台国产机床,采用负压通风,其刀架上的切削液沿蛇皮软管进入电柜。电缆地沟中的潮气、切削时的粉尘等等都沿着各通道、缝隙进入到电柜中。该机床使用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电气柜内线路板及各电气件上一层污垢,明显的水汽(凝露)痕迹。该机床故障频频,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在GB5226.1─13.3中明确规定“控制装置的外壳一般应具有不低于IP54的防护等级(见IEC529)。”由此可见,不按标准行事,付出代价。
二手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架、工作台和夹紧板,工作台置于支架上,工作台由底座和压板构成,底座通过铰链与夹紧板相连,底座由座壳、线圈和盖板组成,线圈置于座壳的凹陷内,凹陷顶部覆有盖板。使用时由导线对线圈通电,通电后对压板产生引力,从而实现对压板和底座之间薄板的夹持。由于采用了电磁力夹持,使得压板可以做成多种工件要求,而且可对有侧壁的工件进行加工,操作上也简便
折弯机模具标准件适合于社会化大批量生产,但中国长期以来却一直是散、乱、差的局面。
所谓“散”,主要是折弯机模具标准件生产厂点太多太散,很少能形成经济批量。
所谓“乱”,主要是标准乱,企业往往要按国标、行标和过去的好几个部标及某些企标生产。同时,折弯机模具标准件市场也乱,无序竞争造成许多不好后果。
所谓“差”,就是折弯机模具标准件的质量差和企业的效益差。
随着外资企业的介入,这种状况虽有稍变好,但仍未根本改变。生产与需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不从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却只在价格上做文章,致使过分压价造成偷工减料、鱼目混珠、质量下降,从而殃及许多企业,使得折弯机模具标准件总体利润率下降,有些企业还到了亏损的边缘。主要原因是我国折弯机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力度小,因此折弯机模具标准化落后于生产,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