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修剪
红椎苗木移栽成功且林分郁闭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下部枝条会呈现衰弱状态,此时应及时将其剪除干净,并开始间伐。根据红椎林栽植密度和生长状况选择不同的间伐方法,如有病虫害侵害的林木,则需要采取卫生伐的方式。
病虫害防治
红椎树常见的虫害有地老虎、蟋蟀和白蚁等,可用敌百虫喷杀;常见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和灰霉病等,除了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外,还应注意及时摘除发病的老叶、病叶和病果侧枝,并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
采种
红椎树生长1年后,会长出果实,成熟后会在深褐色的总苞处掉落。这既是红椎树的果实,也是用于种植的红椎树种。果实成熟掉落后需要迅速采摘,并用沙藏的方式储存起来,为避免受到虫害侵蚀,还需适时喷洒杀虫剂并进行风干处理,避免红椎果实在沙藏的过程中腐烂。采种完成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一般用湿润的沙层来催芽,一层种子盖一层沙,堆砌在沙床之中,在上面的一层沙子上覆盖一层稻草或保护膜,起到良好的保湿作用。待种子萌发后移栽至圃地苗床的营养袋中培育。
红椎的生长特性
红椎属常绿乔木,阔叶树种,树皮呈灰褐色,果实为卵形坚果,内含丰富淀粉,是的饲料制作材料。我国的红椎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生长速度快。红椎喜潮湿的气候环境,适应于红壤、砖红壤和黄壤等酸性较强的土壤,不适应石灰岩碱性土壤、砂质土、贫瘠的石砾土、土层薄的重壤土或排水不良的土壤,但在较为贫瘠的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并起到改善土壤的作用。因此,在种植红椎时,应选择光照充足、降水较充沛的迎风坡,这样有利于加快其生长速度,充分红椎木材的质量。
红椎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根据相关资料文献考察,红椎在我国种植始于汉代,当时作为供奉树种由蕃国进贡到汉朝皇宫,后传入民间。初的红椎树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一带,后随着历史变迁在民间广泛相传。原产于南非的红椎树种适合在高温高热的地区种植,且多采取人工种植的方式,因而中原地区的红椎树种大都显得矮小,难以实行大面积种植。而且当时的红椎林主要用于观赏或植被绿化与遮阴,并未体现出商业价值。后来,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区由于夏季高温高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很适合红椎的生长,因而成为我国大的红椎种植区
红椎林的种植具有的商业价值,因其自身具有驱蚊性和耐腐性,吸引了很多开发商将红椎林改造为避暑山庄和旅游胜地,给红椎林种植地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加大对红椎林育种和造林技术的研究,在红椎林原有种植管理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发展红椎树附加产业并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种子的播种和芽苗的管护。红椎的佳播种日期为种子贮藏的第二年的2-3月份,才能够为种子的发芽养护他足够的水源、适宜的温度,避免种子和芽苗因为水、温度等条件导致成活率降低。是要进行播种前的基质的处理,要求利用细河沙作为播种的基质,将细河沙加上土和水搅拌成糊状,将种子浆化在其中之后再进行播种;其次是播种前的整地处理,要求选择向阳的、水利条件良好的地块,使得地块平整,并且实现喷洒农药,消灭地下的害虫。而后是进行100*10cm的规格起畦;后是播种和养护。将种子均匀的播散在床面上,利用1cm厚的沙子将裸露的脏字覆盖住,然后在苗床上覆盖遮光膜,进行洒水直到整个苗床环境都处于湿润状态,保持温度在20~28度为宜,同时要严防烈日暴晒,透光率保持在30%左右。而后当种子发芽之后,及时揭开遮光膜,对芽苗进行喷水,确保苗床湿润,同时要每个月至少喷农药2次,进行病虫害的防护。
营养袋育苗技术就是将苗床上的芽苗移栽到一个小空间中,变换其生长环境,推动红椎芽苗生长成为幼苗。因此在营养袋育苗技术下,要求实习做好营养袋的规格和配置,之后是进行芽苗的移植和管护。
红椎芽苗的营养袋的配置。当前配比营养袋是由火烧土、黄泥土、红椎林下腐殖土以及肥料磷酸钙均匀的搅拌混合而成。这四者的比例分别为3:5:1.5:0.5。将这些配备好的营养土放置在9cm*15cm规格的薄膜带中,装土要求分层震实,装至离袋口1cm为止,由此营养袋制作完毕。并且将营养袋放置在平整排水良好的整地上,可按床宽为10~12个营养袋,床长为100~120个营养袋排列,要注意排列整齐对称,以便完成下一阶段的芽苗的移栽。
红椎芽苗的移植。移栽芽苗要等到芽苗出土4cm左右才可展开。移栽中要确保芽苗的根系的完整性,并且要用浓度为千分之三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在移栽前将苗床淋湿,然后将芽苗点播到营养袋内,每袋1棵。并且将移栽到营养袋内的红椎芽苗进行遮光网保湿防晒,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影响红椎木生长。
在分床炼苗2次左右后红椎幼苗即可出圃。此时出圃的幼苗的根系较为发达,苗木高度为35~40cm,高径比超过100:1.5,长势良好、芽顶饱满,且不存在病苗等现象。种植时间选择春节前后,雨后泥土湿润之时佳。移栽过程中注意把营养袋去除,确保营养土团完整,根系未受损伤。 种植后一个月应检查植株存活情况,若有死苗,及时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