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早生产炭黑的国家之一。在古时候,人们焚烧动植物油、松树枝,收集火烟凝成的黑灰,用来调制墨和黑色颜料。这种被称之为“炱”的黑灰就是早的炭黑。
1821 年人们在北美地区用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炭黑,从此炭黑不再是“炱”那么简单,它是“气态或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不完全燃烧或热裂分解所生成的无定形碳,为疏松、质轻而极细的黑色粉末”。大片油气田相继开采,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推动炭黑生产由手工操作迈入了大规模工业化时代。
1912 年人们发现炭黑对橡胶具有补强作用,从此炭黑逐渐成为橡胶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世界橡胶工业原材料耗用量排在位的是生胶,第二位的是炭黑;换言之,炭黑已成为消费量大的橡胶配合剂。炭黑的耗用量一般占橡胶耗用量的40%~50%,也就是说,在橡胶配方中,通常每使用2份橡胶就会搭配使用1份炭黑。
旧法是盛菜子油于器皿中,浸灯芯于其中燃烧,并悬囊于火焰上部,以使烟末附着于囊上。其制品,有一芯、二芯、三芯之称,即芯愈少,则焰愈小,而烟之性质亦愈良。此等之灯烟,可供墨之制造。惟近时常使用价格低廉之油类、松香、沥青、煤浴及粗制之蒽(anthracene)等代替菜子油,其制法如下文所示:
将原料盛于锅中,加热燃烧,四周围以纸屏,并悬纸片于室中,以使烟末附着其上;而采集之。其燃松树根(含树脂分较多)所成之烟则称松烟,在欧美亦自古即巳制造灯烟,且有各种之法。现今则用前文叙述的各种原料,置于锅中(锅置于采集室之一端)加热发火,并调节空气,使起不完全燃烧,且溺其所生之烟,入各区分之采集室,以使其沉淀。惟沉淀于离锅较近之室者,其粒子粗大,远者则微细,且色亦较深黑。至沉淀于锅之近傍者,因多含煤溚分,故有重入锅中燃烧的必要。由近室所取得的制品(占全制品之大部分),称为灯烟;由远室所取得的优良制品(占全制品之小部分),称为植物烟;两者共计质量,约占全部原料的30%。
①二苯乙烯型,用于棉纤维及某些合成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具有蓝色荧光;
②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璐、聚氯乙烯塑料等,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③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具有绿色荧色;
④苯并氧氮型,用于腈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红色荧光;
⑤苯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具有蓝色荧光。
按用途常分为:
①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②纺织品荧光增白剂;③造纸用荧光增白剂;④塑料和合成材料用荧光增白剂;⑤其他用途的荧光增白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