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早提到公共厕所的文献是《周礼》,在夏商时代城市之中就有了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现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体现着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有人说,“在文明提升中的当今社会,人们上厕所的秩序比上食堂好”(《载敬堂集·杂说》)。陈志岁《公共厕所》对联:“真谦逊敦仪境,使男杰女英到此,必别径别班,低头屈膝;是和谐体众区,教黄童白叟来时,总有为有位,畅气舒心”(摘自《江南靖士联稿》)。公厕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体现着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附建式公厕是指公厕的建筑结构与其它主建筑物结构同属于一个整体,公厕建筑只是附属于主体建筑而建设的一部分。公厕可以与主体建筑分门出入,与主体建筑使用人员的出入互不相干,如公厕附属于居民住宅楼底层,公厕入口与居民楼入口相分离。也可以与主体建筑同一门进出,如公厕附建于商场、酒店建筑等,则可通过主体建筑的门厅、通道等,组织人流进入公厕,为公众提供方便服务。
附建式公厕适合建设于繁华商业街等用地比较紧张、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在大型商场、酒店、餐饮场所、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内,都可以附建供服务对象和途经者使用的公厕,在公厕规划布点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移动式公厕,是指公厕建筑可以重复且较为方便地整体移动到需要设置的地点,为公众提供如厕服务的设施。由于一些地点受地形条件等限制,又没有商场等建筑可以附建公厕,公众如厕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迫切需要占地面积较小、机动性较强的公厕为公众提供服务。
根据体形大小和移动频率,移动式公厕又可分为整体吊装型、整体搬运型、自带动力行走型和无动力拖挂行走型等几类。整体吊装型可以相对固定地设置于需要地点,适用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占地较小的场所,如商业街、主干道两侧、街头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