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砖雕的内容大至可分为:吉祥图案、亭台楼阁、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世俗生活、花鸟走兽、博古、婴戏、古典小说、文字与图案共类。砖雕的题材内容是根据安放的部位不同而变化的。如门楼和影壁上多刻“三星高照”、 “韦驮进财”。而屋脊上则常用“平出三级”等图案。
天津砖雕天津古代建筑的砖雕题材丰富,刻工精良,以蓟县和天津的市区的寺塔、府第、会馆、民居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早期的砖雕,是先在砖坯上雕塑,制模后入窑烧成雕砖,然后稍做加工,即可用于建筑的贴面装饰。蓟县白塔等三座辽代时期的古塔,就是采用了这种工艺装饰。由于工艺复杂,成品率低,后来逐步由窑作制件,转变为在成品砖上的雕刻。清初,天津由卫改州升府,地方经济获得以迅速发展。一些家财显赫的盐商、粮商、运商纷纷兴园林、造别墅。嘉庆、道光年间,天津“八大家”陆续建成豪华的宅院,但是因为受当时清廷对民居建筑等级、规格的限制,不能像北京皇宫、王府那样红墙绿瓦、金碧辉煌;又不愿意学江南文人园林的清幽淡雅。为了活跃建筑的气氛和显示自己的富有,大都采用精美的砖雕对住宅进行装饰,因此促进了天津砖雕业的发展。
广东砖雕按技法分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按规模分组合砖雕(先单个注模,然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和单块砖雕。组合砖雕一般用于墙头、柱头、照壁等大面积的装饰,大者需数百块砖雕组成。单块砖雕则常镶嵌于神龛边框或相饰、座饰等处。广东选用青砖砖雕根据图案所需逐块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镶嵌于墙上而成的。广东砖雕是建筑的一部分,又是室内外的装饰品。在广东珠江流域的民居上,到处可以见到砖雕作品,在山墙上壁、大门两侧壁面、门楼、门檐等处,或立存在,或与彩绘、灰塑、陶塑等装饰一处。手法有高低浮雕、透雕和线刻等。内容有花卉、人物和动物等。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的砖雕,主要用在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等上面。古代砖雕多以浮雕为主,少数也有线刻的。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顶,雪白的粉墙,水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门槛和屋脚(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们也用水磨青砖平铺,而后用圆头铆钉固定在木质门板的表面。象这样的整体建筑,砖雕装嵌其中,十分和谐协调。徽州砖雕的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层次分明。安徽省博物馆藏有《郭子仪上寿》、《百子图》等,都是徽州砖雕的代表作,表现出高超的技艺。徽州砖雕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矿、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蘩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 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
临夏砖雕是临夏县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甘肃临夏境内出土的金代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砖室墓中的砖雕饰物,是以土窑青砖为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临夏砖雕实源于秦汉,是当时民间木雕技艺的延伸。
砖雕成品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一般用于天井、山墙、影壁、廊心壁、丹墀、台阶、下槛、墀头、须弥座、屋脊等处,雕刻题材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在发展过程中,临夏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现的质朴和简约,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