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石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田中出产,因为色泽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田黄石的材质温润凝腻,被称为“印石之冠”;中国印章的美学表现在篆刻、印钮装饰和印材的品质三方面,名贵的田黄石与印章结缘,不仅丰富了印章的审美价值,同时也使田黄自身的价值倍增。田黄石的色泽,以沉着而纯净的深黄为基本色调,象征着富贵。一块田黄印石,除了应具有细腻、温润的特征外,还要色泽、纹理鲜明、形体较大、印钮雕刻精美,如果印面出自篆刻名家之手,其价值就会更高一筹。收藏田黄石有旧石与新石之分,旧石总体上说品正、形正的较多,而新石往往为了不减少分量,多以自然随形为主,很少被加工成方正的印材。田黄石有着特的纹路,通常被称作“萝卜丝纹”,一些人往往以此作为鉴别田黄石的依据,但是,事实上一些有“萝卜丝纹”的石料并非就是田黄,所以单凭一种纹路是不能确定的。
橘皮红田:橘皮红田为上三坂所产。色素以红,黄为主,尤以深红居多。色似红橘皮,而红得更深更浓,似红琥珀,但比琥珀温婉可亲。肌理蕴极细致之萝卜纹,绵密而欲化。其质纯优,凝灵成冻,为田石中色度饱和者。橘皮红应为正红田,占田石产量比例中少部分,且材积多不盈两,故极稀罕。材、形好的橘皮红被列为田石的。
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乡中有一条约1千多米长,宽2百多米的山溪,就是田黄石的出产地。它是脱离石脉而立成块,长期埋于沙士之中,是“无根而璞,无脉可寻”的石材。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组成,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由于上游的水源好,出产的田黄石犹似玻璃一样的光泽明亮。田黄石的上品称“银裹金”和“田白石”,出自上坂区。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石中的萝卜纹理清晰,田黄石中的“田黄冻石”、“金裹银”、“桔皮红”、“黄金黄”、“枇杷黄”、“鸡油黄”等,大多产于此坂。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田黄石是一种软宝石,目前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出产田黄石原石,田黄石的色泽泛黄,是从古至今适用于雕刻印章的佳石材。田黄石的产量非常高,从古代开始就开始用田黄石雕刻印章,特别是在清代,非常盛行用田黄石雕刻印章,且流传至今的老田黄印章和雕刻件也非常多
这是一件以2530万元成交的清代田黄石印章 ,这件清代田黄石印章重达438克,经过漫长的岁月留下的痕迹非常醒目。细看这件清代田黄石印章的色彩艳丽,整体的色泽浓淡协调,质地温润可人,十分,是一件的传世宝石雕件,
在此次嘉德春拍中,田黄石印章《太平喜象寿山》终以805万元成交,比拍卖估价60万元至70万元高出不少。这块印章重126.9克,是天下寿山石神雕“杨玉璇”的作品。杨玉璇祖籍福建漳浦,他的作品多为贡品进献宫廷,民间流传较少。
这款印章是清代收藏大家龚心钊的旧藏,极有可能是之物。昨日记者获悉,福州一名藏家此次到北京拍到了这方印章,该藏家手中已有多块田黄。
田黄的肌理,基本上是指并非,而是也有个别与特殊。皆隐有细萝卜纹,且疏密罗列极其有致,条理绵密而不乱,或若新出萝卜,或似鲜剖柑囊。这是田黄石的普遍特性,也是辨别田黄的主要持徵之一。田黄的肌质愈细腻、色泽愈浅、愈透明,其萝卜纹也愈明显。故白田的萝卜纹,往往为好看。也有一种田石,萝卜纹极隐、极细、极不显眼,色质亦很纯优,为凝灵的田石之一(见第76页),唯皮相易与某些掘石相类,故而往往惑而却之。田黄因其品类各异,即先天因素(出自田坑附近各不同矿床)之差异。所以萝卜纹粗细有别,纹理亦随之而异。其萝卜纹,或似高山冻,纹理清晰如网;或似质地细结的杜陵,纹理细隐;或似杜陵中不规则之结晶状条纹;或似坑头细腻而通透几乎不见纹理;或如坑头中之碎棉絮状纹:但田黄之纹,远比它们更细密、更隐约。
田黄石密度与它石不同,把握住田黄的比重特征,便可避免差错。田黄的比重,是指田黄的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其比重约在2.53--2.9之间。同体积的掘性石对比,硬田、鹿目的份量重。三坂之田均较接近,而其中大部分的碓下田、下坂田、坑头田都比硬田、鹿目等比重稍小。中坂田介于上、下坂田之间,比前者又稍轻些。上坂田接近中坂田就更轻些。掘性高山比上坂田要轻得多。这些都可作为鉴定田黄真伪及优劣的参考依据。
明代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已御定为宫廷之印玺。到了清代,皇帝更是喜爱田黄石。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梦醒之后,觉得这是一个祥瑞之兆,但是却对“福寿田”三字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次日他在上朝之时,将梦境叙述出来让大臣们给自己圆梦。一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称“福寿田”三字应以“福州、寿山、田黄石”为解,玉皇大帝赐给皇上您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