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九种体质是指平和体、气虚体、阳虚体、阴虚体、痰湿体、湿热体、血瘀体、气郁体和特禀体。这些体质是根据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环境因素而形成的,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从而进行个性化的调养和预防疾病。
体质辨识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中医体质辨识:通过对个体的体质特征、生理功能、心理特征、疾病易感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个体所属的中医体质类型。
2. 体型辨识: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体脂率、肌肉质量等指标,判断个体所属的体型类型,如瘦型、肌肉型、脂肪型等。
3. 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对个体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习惯、家族病史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和生物指标检测,评估个体的健康风险程度。
1、电源:AC180V-240V,50Hz
2、操作环境:0~+40℃,室内湿度RH10-95%
3、机身规格:80×79×120cm
4、重量:50Kg
5、适用场合:各级体检中心,中医临床诊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店、中医保健养生会所、学校,科研等场所。
中医体质学说的应用人群主要是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体质可以分为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正常体质相当于健康,偏颇体质相当于亚健康。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经临床现代医学体检,一般没有异常指标,或者某些指标仅有轻微的变化,但又尚未达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对于这部分人群,我们不可能给出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只能给出其中医体质的分型以及相应的中医健康改善计划。
按照中医体质学理论,根据四诊合参所收集的全面资料,对个人进行综合分析,辨定其体质类型。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中医健康改善计划,主要包括:中医辨体膳食(药膳)指导、情志调节指导、锻炼指导、生活方式调整指导等。这对于改善个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明确体质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以王琦教授为组长的973计划项目“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组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并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填写以自评为主,由被测者按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填写,之后由人员对其得分予以转化、计算,终判定出该被策者的体质类型。此标准现已被中医药学会认定为学会标准(试行),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