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阻垢剂主要包括一些天然分散剂、膦酸、膦羧酸及膦磺酸和高分子聚合物等,而目前使用的大多数阻垢分散剂是高分子聚合物。它们能分散水中的难溶性无机盐、阻止或干扰难溶无机盐的沉积、结垢。
反渗透阻垢剂和循环水阻垢剂的区别
1、循环水的运行环境要求长效,耐菌,可以使用大量的聚合物分散剂,提供对悬浮物的分散作用来增加阻垢效果,循环水系统体积大,露天运行,对于药剂的纯度要求不高。
2、反渗透阻垢剂由于作用时间短,要求阻垢剂快速与结垢离子作用,所以要求快速;另外由于膜内部通道狭窄,如果采用聚合物分散剂会引起更大的问题;同时阻垢剂过程是在膜表面的浓缩过程,如果杂质含量高也会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3、阻垢剂的浓度高的优点是可以降低运输费用。
反渗透膜是反渗透系统的关键设备,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时,水中钙镁等离子会不断析出并在反渗透膜表面附着,形成结垢堵塞膜孔,这样会影响反渗透系统的出水效率,损坏反渗透膜。由于反渗透膜比较昂贵,所以在系统运行中,要增加一段加药系统,在水中投加反渗透阻垢剂,延缓钙镁离子的析出和膜面结垢。
化工生产用水量大,约占工业生产总用水量70%-80%。
一;间接冷却水系统
1、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2、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3、一次式冷却水系统
二;直接冷却水系统
1、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2、一次式冷却水系统
其中:
敞开式冷却水系统,这种系统是目前应用广,类型较多的一种冷却系统。
密闭式冷却水系统,不存在水蒸发和盐分浓缩问题,循环介质和药剂流失量很少。
冷、热水系统中,换热器、输送管道、泵阀等设备的结垢现象十分普遍,水垢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加快金属腐蚀导致维护费用增加,对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
水垢的形成
水垢是具有反常溶解度的难溶或微溶盐,易在器壁尤其是金属表面处析出沉积。其形成过程为:微细结晶在过饱和溶液中处于溶解-结晶的亚稳定状态,结晶在器壁聚集黏附并有序长大,结成水垢。水垢是否形成主要取决于盐类是否过饱和及其结晶的生长过程,与成垢离子、水质情况、器壁形态等密切相关。系统中的成垢离子越饱和、水的硬度越高,结垢倾向越严重;粗糙的金属表面和杂质对结晶过程也有催化作用,会促进水垢析出。
大部分水垢外观呈白色或灰白色,质硬且致密,以碳酸盐、硫酸盐、磷酸钙盐和硅酸盐的钙镁盐为主,其中典型的是碳酸钙垢,此外工业锅炉中还可能产生铁垢和铜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