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间,也就是危险废物暂存间或贮存间,是用于临时存放危险废物的设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安全和环保。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选址要求:危废间应选择在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和其他敏感区域的位置,以减少潜在的环境风险。
建设标准: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危废间应满足“四防”要求,即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
防渗措施:危废间应有完善的防渗措施和渗漏收集措施,如至少1米厚的粘土层或2毫米厚的高密度聚乙烯等。
安全设施:危废间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通讯设备、防爆照明、观察窗口、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以及应急防护设施,如洗眼器、灭火沙、灭火器等。
标识与标签:危废间内外应有清晰的警示标志和危险废物标签,标签上应包含必要的警告语和信息。
不相容废物隔离:化学性质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分开存放,并采取隔离措施。
堆放要求:危险废物的堆放应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确保安全和便于管理。
出入库管理:危废间的出入库应有严格的记录和管理,确保危险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和去向可追溯。
环境法规遵守:危废间的建设和运营应遵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应急预案:应制定并实施危险废物事故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和措施,危废间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危险废物,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须留足够空间,容器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100毫米以上的空间,液态危废需将盛装容器放至防泄漏托盘(或围堰)内并在容器粘贴危险废物标签。固态危废包装需完好无破损并系挂危险废物标签,并安要求填写。
【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7厘米/秒),或2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毫米厚的其它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厘米/秒;
渗漏收集措施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仓库式)的设计原则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与危险废物相容。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置。设施内要有安全照明设施和观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