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多年的两汉时期就有关于矮马历史的记载 。当时“果下马 ”多以贡品的形式进入皇宫 , 有的矮马厩 ,供宫廷娱乐之用 。此后 , 在史籍 、诗赋中不断出现。有“汉厩有果下马,高三尺,以驾辇, ......,小马可于果下乘之,故曰果下马”(《通鉴》), “濊国又出果下马,汉桓献之”(《三国志 魏传》), “召皇太后御小马车”(《汉书 霍光传 》)。
20世纪 80年代 ,王铁权等发现西南马中仍然存在着体高在 106 cm 以下的小型地方品种资源 , 俗称 “中国矮马”,古称“果下马”。中国矮马起源一直有两种观点 :一是立起源说 ;二是与西南马共源说。前者认为中国矮马来源于三趾马或古代一种矮小的野马,如云南野马。作为第 4纪早期的代表动物, 云南野马化石属于早更新世时 , 分布广 , 出土量大 ;至晚更新世时 , 云南野马逐渐衰落灭绝。 后者认为起源于北方,随古羌人南迁而来。通过矮马与普通马体质外貌、体尺结构比较认为, 矮马的体尺变化是普通西南马的 “缩小”。受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近交繁殖的影响,逐代积累 , 遗传分化成为现代矮马的特征 。 同时 , 以成年体高106 cm以下作为矮马的标准是人为确定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 , 中国矮马则正是处在西南马下限那些低矮的马 。
矮马秀美,而且比较灵巧,还有不错的抗病能力,可以当做坐骑,也能拉车负重,目前主要用于观赏和娱乐。养殖它需要较大的活动场地,同时还要有充足的草料,如果单纯靠购买饲料,成本是比较高的,好有天然的放马场所,不然就要在马场里种草。
中国矮马体型秀美,灵巧,粗食,抗病。由于其在山路上行走敏捷稳健,既可当坐骑,又能拉车、负重,曾是山区人民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现在主要用于观赏、娱乐,加之数量,更显得珍贵,可以说是马中之宝。
匹日粮的营养配方。
原料配方的原则,不运动的马匹,的草料就可维持马的正常状态,轻度运动马匹,百分之八十粗料,百分之十五精料,中度运动马匹,百分之七十粗料,百分之三十精料,重度运动马匹,百分之五十粗料,百分之四十五精料。
不过矮马虽然矮小,但是智商可是相当在线的,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早就着手培育导盲马,有些盲人已经开始用矮马来导盲,效果和导盲犬不分上下。而且矮马的寿命相较于狗要多出三倍不止,一只狗的寿命多不超过二十年,而矮马的平均寿命都在四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