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 508《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于2016年颁布,其主要要求内容包括:
二区三通道:
• 脏污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 脏污进入通道(含传染品进入通道),清洁品发货通道,人员进出通道。
分类与分区处理:
• 床品,工服,手术服(棉质)等常规医用织物采用洗衣龙或隔离式洗脱机处理;
• 婴幼儿,产科等零星纺织品,单的隔离洗脱机处理;
• 传染品、地拖抹布类,立封闭区域用隔离洗脱机处理;
• 洁区同样做相对隔离分类、分区整理。
流程和路径:
• 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 合理设计,注重效率流程,感控流程,管理流程建设。
隔离式双扉洗脱烘一体机采用双开门结构,通过隔离墙将洗衣房分为低级区和区。在低级区装衣和洗涤操作,在区取衣和整理包装,有效避免对洁净室造成交叉污染。
机器整体结构采用全封闭式,通过隔离墙隔绝低级区空气进入区,确保洁净室良好的洁净度等级。
设备内筒、外筒采用卧式安装。采用不锈钢材料焊接而成。内筒采用大直径、高U型筋结构、内筒板采用冲孔鱼眼窝形式,增加洗涤物运转摩擦力、拍打力,再加上合理的洗涤速度及严密的程序,使机器具有优良的洗净度。
对于直连全封闭排水管路,设备配置卫生级止回阀,使设备具有防止倒灌功能。
洁净室清洗工作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1、新缝制的洁净工作服可直接进行洗涤,而回收穿过的洁净工作服发现油污,应仔细去除油污再进行洗涤程序。
2、洗涤前要对擦破、损坏及搭扣等附属品进行检查,对有缺陷的要修理、更换或报废。
3、在比使用工作服的洁净室的洁净度高的洁净室中进行清洗、烘干、捆包。
4、湿式、干式清洗用的水要过滤,溶剂也要蒸馏之后在使用点上用小于0.2μm孔径的滤膜,根据需要进行一次以上的过滤。
5、为了除去水溶性污染物,用清水洗涤后,再用蒸馏过的溶剂进行后的洗涤,除去油性污染物。
6、湿式洗涤用水温度如下:聚酯布 60-70℃(高70℃)、尼龙布 50-55℃ (高60℃)。
7、在后漂洗透水时,可以用抗静电剂以提高抗静电特性,但选用的静电剂应与纤维结合良好,无粉尘脱落。
8、有搭扣的工作服,应在扣合状态下洗涤。
9、在洗涤的洁净空气循环系统中进行干燥。
10、干燥后,在洗涤的洁净室内叠好,装入洁净的聚酯袋或尼龙袋内,根据要求可双层包装,也可进行真空塑封,包装材料好用抗静电性良好的材料。由于折叠工序易发尘,因而折叠工序在至少不低于使用环境洁净等级的净化空间中进行。
医用织物是指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病人使用的衣物、床单、枕巾、手术巾以及医务人员使用的工作服、手术衣,窗帘、抹布、拖布等。感染性织物包括:传染科使用后的医用织物,以及被血液、呕吐物和患者其他体液污染的医用织物;其他织物为脏污织物。
一、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由的医疗洗涤工厂承担,“布局流程合理”:
1、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
2、物流由污染区到清洁区,不交叉、不逆行;
3、两区人员分工明确,不交叉,如交叉,应更衣;
4、环境清洁卫生, 污染区每日用 500mg/L 含氯消毒液湿式拖地和擦拭物体表面。
二、回收:
1、医用织物分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感染性织物由科室用有生物危害警示标识的桔黄色塑料袋装,脏污织物用布袋包装放置于暂存车里;
2、收发织物人员用推车到该处收取送回织物周转间,严禁在科室清点。
三、洗涤消毒:严格按照洗涤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医用织物的污染性质、程度和使用对象进行分类洗涤消毒。日收日洗。洗涤单机应定期自洁。
1、脏污织物和感染性织物应分批清洗,感染性织物应先预洗,特殊感染如人感染禽流感、朊病毒、气性坏疽、泛耐药菌感染等清洗前应先消毒。婴儿用织物专机清洗,专机洗涤设备应有相应标识。医用织物与非医用织物不得混洗。医务人员和普通病人用后的脏污织物应分机洗涤或分批洗涤。
2、预洗:先用冷洗涤液或冷碱水将血、脓、便等有机物洗净。如果一次未洗净,可加金属型含氯消毒液再预洗第二次。
3、主洗:温度为80℃以上,至少持续 25min;然后用清水漂净。一般感染性医用织物采用热洗涤方法时可不需再作化学消毒处理。
4、烘干整理:洗净的织物用干净的车载送到清洁区烘干机 高温烘干、整熨、折叠。该区应当有专人对其性状、表面污渍、破损等进行检查,剔除重洗、修补后再整理。
2017年6月1日起实施的《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对医用织物洗涤、医用洗涤环境及洗涤设备做出了一系列严格规范。
根据《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洗衣房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需要设置完全隔离屏障,即通过隔离式洗衣机和隔离墙将洗衣房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两个立的操作区间。洗涤物由位于“非洁净区”一侧的装料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卸料门出,避免洁净洗涤后的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卫生隔离式水洗设备应运发展。按照隔离酒店布草的工艺流程,增加一个完全隔离的污区洗涤车间,作为未来期间隔离酒店布草的常态化应对。
医院洗衣房应根据医院整体规划统一设置,相对立区域,周围环境无潜在污染隐患,要远离烟雾、粉尘、污染物和其他有毒害物品,远离垃圾处理站10米以上。
洗衣房应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办公区。由于隔离式洗衣机能够有效预防清洁纺织品的二次污染,并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因此洗衣房应配置隔离式洗衣机,并根据洗涤设备的安装要求设置相应的污染区和清洁区。污染区和清洁区具备相对立的功能:在污染区内主要完成污浊纺织品的收集、分检、浸泡、清点等污浊纺织品洗涤前的预处理,运输污浊纺织品车辆的存放等所有与污浊纺织品相关的处理流程和环节;在清洁区内主要完成纺织品的烘干、熨烫、缝补、折叠、储存、发放,清洁运输车的存放等与清洁纺织品相关的处理流程和环节。 洗衣房的布局设计应以纺织品的清洁流程为基础,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置物理屏障,污染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并有明显标志,将污浊纺织品与洗涤后的清洁纺织品严格分开。隔离式洗衣机有两个门,污浊纺织品由前门进入,清洗后的纺织品由后门取出,前门设置于污染区,后门设置于清洁区。纺织品按箭头所示方向,由污染区至清洁区单向流动,减少污浊纺织品与清洁纺织品间产生的交叉污染。
根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版),洗衣房的装修应采用牢固、、难沾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地面光滑,地面排水设施完善,排水通畅,便于清洗和消毒。
地面宜采用耐磨、防滑、易清洗、耐腐蚀、不易开裂的装饰材料,确保地面平整。为了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可设置高水封地漏。墙面和屋顶宜采用硬度较高、拼接少、缝隙严密的装饰材料,确保墙面的整体性。各种管线暗装,尽量减少墙面的缝隙和不平整。屋顶需安装照明灯具、通风设备、烟感灭火器等。污染区和清洁区内应设置相对立的送排风系统,并能够根据季节,适当调整送排风量。洗衣房的建筑布局应遵循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