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和****路线已经初步形成,而《“互联网+”智慧能源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也将很快下发,是要推动储能、智能电网等一批产品和技术加快实现突破,预计今年会带来超过400亿元的投资。同时,国家发改委在能源互联网领域也安排了3亿至4亿元的专项建设资金,对首台套设备和重要的研发示范项目给予支持。二、采用低速无爬行的高精密进给单元进给单元包括伺服驱动部件、动弹部件、位置监测单元等。进给单元是保持砂轮正常工作的必要前提,是评价数控进口磨床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求进给单元运转灵活、分辨率高、定位精度高、动态响应快,既要有较大的加速度,又要有足够大的驱动力。进给单元常用的方案为交、直流伺服电念头与动弹丝杠组合的进给方案或直线伺服电念头直接驱动的方案。两种方案的传动链很短,数控进口磨床主要是为了减少机械传动误差。两种方案都是依赖电念头来调速、换向。油气管网有着同样的“短板”。按照“十三五”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力争达到10%,但当前基础设施的现实是:管网密度偏低,储气调峰水平落后,用气人口比例仅为21%。对此,我们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将按照“西气东输、北气南下、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原则,建设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四线五线等跨境跨区干线管道、中卫至靖边等跨省联络线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供气支线。同时,统筹长江经济带原油管道布局和区域管道建设,以炼油基地为节点,完善沿海大型原油接卸码头和陆上、
山东旧机床回收中心 昨日有数据统计显示,一季度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6%、55.1%和18.8%;2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去年同期。
高技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传统产业企稳向好。在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政策措施作用下,大多数行业生产经营好于去年同期。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快于整体工业6.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增加值分别增长11.4%和14.9%。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6%、55.1%和18.8%,汽车产量增长9%。消费品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7.1%。原材料工业生产经营状况好转,一季度粗钢和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增长4.6%和9%;前两个月,冶金行业由去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453亿元,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8倍。
工业大省持续发挥支撑作用,困难地区下行压力有所缓解。占全国工业总量位的江苏、广东、山东、河南和浙江工业增加值增速在7%-8%之间,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近年来比较困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出现积极变化。宁夏、青海、云南和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0.2%、7.9%、9.3%和7.6%,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前两个月西部和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同期亏损省份均实现扭亏为盈。
山东二手机床回收公司 欢迎您
4月19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2016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代表、2015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单位进行了颁奖。缙云县两家制造企业获得两项殊荣。
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2016年度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44项项目进行了表彰,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76项,三等奖147项。缙云县获得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锯力煌锯床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2016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揭晓 机床类项目获奖 由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大型数控拉削装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丽水市“零突破”。
获奖项目简介:
“大型数控拉削装备”主要用于汽车、核电、航空等领域的核心零部件精密拉削加工,相关技术达到国际水平,项目产品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替代进口,并实现了中国拉削装备向欧美出口。
由浙江锯力煌锯床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大型带锯床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6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揭晓 机床类项目获奖 获奖项目简介:
大型带锯床是一种新型锯切机床,产品针对大直径小壁厚圆管的特点,采用工件旋转进给方式,实现大规格工件的锯切;研发恒锯切力变进给速度的锯架进给控制系统,实现、精密锯切,提高了刀具使用寿命;采用瓦格纳齿轮消隙技术、实现高稳定、工作进给和动力传动。
因此广泛应用于、航天、风力发电、核电、机械、船舶等行业,特别是解决了风力发电、核电等领域大型管道、法兰等制约行业发展的锯切难题,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同时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增添了重要装备,大大增强国际竞争力,不但替代进口,而且大量创汇。
从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业,五年来泉州阔步向前。从耗费人力、物力的手工生产模式,到国内化纤产业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智能生产的样板车间,2014年纺丝车间正式引入机器人流水线,以前人工包装一条线一天三班倒要用56人,包装过程中,需要工人不停来回搬运丝锭,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损坏;智能改造后,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以前3个班的工作量现在一人就可以操作,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除了节省用工成本、缓解招工难问题,机器人流水线的运输量更大,速度更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还可以避免人工失误造成的外观损伤。陈阿斌告诉记者,因为纺丝的规格有很多种,通过口令输入,机器人可以自动辨别出需要作业的纺位,避免混批的产生。
2013年年底,泉州在福建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拉开制造业“机器换工”大幕。企业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享受到多重改革红利,泉州市《关于加快推进“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中对企业智能改造均有奖励。资金补助,加上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后节省的人工成本,13条纱锭包装作业线自动化改造的投入,仅需要15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步伐大大加快。
规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四成
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泉州市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工”,率先在全省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规模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0%,平均减少劳动用工30%。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24亿元,撬动全社会投入1260亿元。
去年6月,“全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工程现场会”在泉州召开,全国多地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在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过程中,泉州市积极承接国家决策部署和省支持泉州“数控一代”10条、发展智能制造9条等文件,制定出台了机械装备产业和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以及推动“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实施意见;对全市17个产业逐一编制发展“路线图”,先期在纺织鞋服及其装备、机床及机器人、建材及装备产业等3个传统优势产业实施。
近年来,泉州市组织实施“三个一千”推广计划和“21211”工程。其中,一千台机器人、一千台3c钻攻中心、一千套数控装备的生产和应用均超额完成,为企业带来智能制造红利。“21211”工程还在实施中,目标是建设示范企业200个,推广国产工业机器人1000台,培训智能制造技术人才10000名。“数控一代”释放出强大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全面推动泉州产业加快创新转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数控机床生产线上为了提高生产加工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使生产线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适应现代自动化大生产,针对具体生产工艺,利用机器人技术,许多企业都开始选择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手代替人工工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在选择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的过程中,配备以合适的控制系统,灵活的机械手臂的相互配合,加强机械手的操控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才能为我们的工作和生产带来效益。 数控车床机械手的操控性如何,是衡量一个工业机器人机械手产品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的技术人员不能熟练的操控机械手或者机械手及其难操作,这就说明一个机械手产品是失败的,或者是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机器人的工作。
数控机床机械手是由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机构以及位置检测系统四大块组成,实际工业应用过程中,需要共同配合完成一项任务。而恰当的控制系统类型是影响机械手的易操控性的重要标准系统。与机床控制器整合在一起的数控机床上下料机械手控制器拥有实现更多功能的普通显示屏和实现少通讯中断的普通机械手控制器,并配备简化机械手编程的预编程模板以及使操作人员能直接与在线服务工程师联系的远程诊断功能。 如果控制系统使用不当或者实现不够现代化的时候,作为机械手的大脑的控制系统就是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机械手的性能也将大打折扣,容易造成企业在人才方面需求的困扰,或因为技术员操控失误而耽误生产,或出现其他问题。数控机床机械手配置好控制系统,提高机械手的操控性是数控机床机械手在不断发展中必要的提升要点。
30多年来,中国模具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能变化、生产方式变化、技术革命。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中国模具产业作为一个行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拾漏补缺到成为主力,以及模具需求和产量的快速增长变化。但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转变和技术革命。后两种变化是一种更加深刻、更加根本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从过去传统的小而全的后方车间、作坊式的生产,转变为高度市场协作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从完全非标生产到相对标准化和准标准化生产。模具生产技术革命,浓缩到一点就是企业信息化也就是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
20世纪80年代前,很多模具是靠钳工用手打磨出来的。90年代,由于引入了数控加工机床、edm等较的设备,大大地提高了模具的生产工艺水平,生产周期及模具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缩短和改进。加工己经把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cad/cam/cae等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模具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具的设计及数控加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cad/cam/cae软件对于模具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的可靠性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各模具企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把企业管理也同样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作出贡献。所以模具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己经成为模具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