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凝固时间
根据水化反应的速度和物理化学主要变化,可将水泥的凝结硬化分为
初始反应阶段 5~10分钟
潜伏期 1小时
凝结期 6小时
硬化期 6小时到若干年
混凝土蜂窝面积、大小判断标准?
(1)混凝土浇筑完毕拆模后出现的蜂窝麻面,其蜂窝深度不超过1cm。
(2)一个构件中,每一个倾斜面的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1%。
(3)当构件几个侧面都出现麻面时,应以麻面面积百分率高的侧面表示该构件的蜂窝麻面程度。
麻面处理
把松散混凝土清除后,先用清水将表面冲刷干净,用1:2水泥砂浆抹平。
混凝土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混凝土是多种材料组成非匀质性混合料,其硬化过程中的含水量变化、温度变化都会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形形成裂缝。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形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混凝土硬化前的塑性收缩,另一种是凝结过程中水化热形成的温升引起的体积形变。
水泥的水化过程伴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变化,并且热交换与湿度交换也同时发生,所以由温度作用所引起的温度收缩变形和由湿度作用所引起的湿度收缩变形是同时发生的,两者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很难做出明显的区别将它们相互分离出来。
强度低的原因:
一、原材料质量差:
(一)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低;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二)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4砂、石中有机杂质含量高、粉尘含量高,砂中云母含量高;
(三)拌合水质量不合格;
(四)外加剂质量不合格或组成配比不当。
二、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其他如用水量、砂率、骨灰比等也影响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从而造成强度不足事故。
(一)用水量加大:较常见的有搅拌机上加水装置计量不准;不扣除砂、石中的含水量;甚至在浇灌地点任意加水等。
(二)随意套用配合比;
(三)外加剂掺量不准;
(四)外加剂使用不当;
(五)砂石计量不准和水泥用量不足。
三、施工工艺不正确
(一)搅拌不佳,时间过短或过长造成不匀。
(二)浇筑时水泥浆漏失严重;混凝土假凝、初凝;振捣不实。
(三)养护不当;如早期缺水干燥,受冻等。
四、试块未经标准养护或未按规定制作
对于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补救和处理一般采用测定实际强度,利用后期强度,减少结构荷载,结构加固、分析验算,至拆除重建等。
混凝土强度不够必将伴随有抗渗能力降低,耐久性降低,更重要的会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1、降低结构强度、刚直下降。
2、抗裂性差、产生大量宽裂缝。
3、构件变形,变形大到影响正常使用
预应力混凝土的工作原理
预应力混凝土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构件受外力荷载作用前,先人为地对它施加压力,由此产生的预应力状态用以减小或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即借助于混凝土较高的抗压强度来弥补其抗拉强度的不足,达到推迟受拉区混凝土开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