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加工电极材料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能要求:
1:高熔点,工具电极材料的熔点越高,电极损耗相对越小。
2:良好的导热性,可使放电产生的热量快速扩散,使加工介质的绝缘性能快速恢复,抑制拉弧烧伤现象的产生。
3:良好的导电性,易于产生电离,满足放电基本条件。
4: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极尺寸能保持稳定,确保加工精度。
5:良好的力学性能,易于加工和具有较好的变形抗力。
铜公在内地也叫电极;因为电部分采用红铜加工,因红铜的导电性好和易加工性,在电火花加工时,电极本身所产生的热量较小,损耗也相对要低些。所以在沿海地区把电火花加工的电极叫铜公。意思就是用铜去"放电"工件(模胚)的意思。根据加工的需要,也分为粗公和幼公(也叫精公)。
拆铜公也就是根据产品形状加工的难易程度,将其拆成若干个部件。也就是把所要进行电火花加工的部位的产品形状用铜加工好,然后在火花机上进行放电加工。具体过程:就是由产品图-模具图-铜公-模具-产品。其中为了便于放电加工,根据加工的需要,将产品的外形或结构分成若干个部件,再形成铜公加工图这个过程就是拆铜公。
料模具制造中,电火花加工几乎是的加工,它的加工速度会直接影响到模具制造的周期、质量和成本。所以,对铜公(铜电极)进行细致地分析,拆分合理。分铜公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模具的制造水平、加工速度、制造成本乃至改变模具的整体结构。分铜公的能力直接反映了模具设计师的综合水平高低、结构思维的对错和加工工艺水平的高低。
拆分铜公是模具加工中的重要一环,铜公拆得好坏直接影响模具加工速度和质量,设计师与模具制造师傅和EDM(火花机)师傅多沟通和交流总结经验。结合本公司的加工条件,讨论决定出合理的拆分方案。
拆分铜公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大致要遵循;以下8条原则:
1、要充分考虑产品外观的要求,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
2、要分出大胶位和小胶位铜公的放电差异;
3、要充分考虑和评估铜公加工的难易程度,使铜公的加工在本公司切实、可行;
4、要充分考虑和区分开各铜公、各部位的加工精度要求,避免一味地追求高标准,做好各种不同类型加工设备的协调使用;
5、要尽量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成本是模具加工重要的指标,只用拆分铜公合理,才能创造大的经济效益;
6、要充分考虑加工工序的安排及影响。只有工序安排合理,才能使整套模具的生产好、快、省;
7、要充分平衡各加工工序及总的加工速度。对整套模具而言,要把定模、动模、滑块、斜推杆、镶件等部位的铜公都考虑进去,进行全局的平衡进行拆分;
8、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加工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拆分后能够加工,有时整体铜公加工困难,有加工不到的死角,或者是不好加工,所需刀具太长或太小,就可以考虑多拆一个铜公,有时局部需要清角铜公,这种铜公的加工并不困难,但一定要搞清楚打火花时的偏数及校表基准,散铜公。数控加工时,无法直接将模具型芯中画圈的部位直接加工出来,也很难设计加工一个铜公进行电火花加工,将铜公拆后,铜公的加工就便利很多。
为增加塑胶产品前段时间所设计的薄片状结构称之为骨位。骨位既窄又深,很难直接加工出来,一般都须设计骨位铜公。骨位铜公加工时容易变形,加工时要用新刀,刀具直径要选小些,进刀量不能太大,加工时可以先将长度方向尺寸加工到位,但宽度方向尺寸可留大点余量(如1mm),然后再加工宽度方向,加工时两边同时走刀,不要环绕整个外形走刀。而且每刀进刀深度为0.2~1mm,进刀深度不宜过大。
拆好的铜公要套进工件中仔细检查是否干涉,近似和对称的铜公要检查是否拆分 合理,平移或旋转出来的铜公要检查平移距离和旋转中心点是否正确。常常由产品外观要求决定粗、精铜公。有时为节省铜料,铜公打完后,将铜公的整体曲面想下降低设计,精铣削铜公后,再进行电火花精加工。模具的狭窄及深腔部位,刀具粗加工不到的地方往往要局部或整体做粗、精铜公。